玉米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元末:朕才是真命天子 > 第413章 朝闻道,夕死可以

第413章 朝闻道,夕死可以(2 / 2)

陶启贤想了想才道,“人性即是天数。”

鲁锦闻言又道,“因此孟子又说,所以动心忍性,人应该克制自己的贪欲,大臣们也时常劝谏天子应该节俭,不要大兴土木,修建宫室,可他们自己却各个兼并土地,田联阡陌,华服美宅,抢夺小民的田产,这对吗?若按孟子之意,那看来土地兼并还是人祸,并非天数。

“既然是人祸,那人就能治!都说狗改不了吃屎,那就给狗套上阶梯税的锁链,我就不信还拴不住土地兼并这条恶犬!”

陶启贤人都麻了,他没想到一个反贼大帅居然还熟读经史,还有,孟子说的动心忍性,是这么解释的吗?自己辩经居然辩不过一个反贼.

不过现在的理学还未正式成为主流呢,既然没有主流,那就是六经注我,我注六经了,鲁锦想怎么解释就怎么解释,他拿鲁锦也没办法。

见鲁锦心意已决,再加上他来时的路上看到的那些文工团和内卫军,陶启贤便知讨要土地这条是没戏了,于是才说道。

“在下也知兼并的危害,可陶氏的土地乃是祖产,并非兼并所得.”

鲁锦当即抬手打断,“天下士绅哪个不这么说?难道陶氏没放过高利贷?没卖过高价粮?”

陶启贤都无语了,连忙道,“在下并非此意,而是想说,既然大帅要强行推行新政,那陶氏也愿配合,不过在下还是想说一句,大帅一意孤行,虽是为了苍生社稷,可行此政势必阻力极大,须知人性使然啊”

鲁锦却皱眉道,“我当然知道阻力极大,只是我不明白,谋求财富的路子那么多,为何士绅却只盯着土地不放?我也非不近人情之人,也给他们留了其他门路,只要不碰土地这条禁令,不做违法乱纪之事,在政令的允许下用其他法子致富,我反而是支持的。”

陶启贤闻言顿时一愣,莫非还有什么转机,是自己来的路上没看到的?于是他当即试探性的问道,“大帅的意思是?”

“谁说圣贤就一定等于穷困?孔子的门徒中也有子贡这样的富商巨贾,就拿你们金华来说,我早听闻金华的火腿驰名大江南北,陶氏即便不靠土地,专心养猪,养它几万头,十几万头,靠卖火腿照样能富甲一方,何必去争抢小民手中那些赖以生存的土地呢?”

陶启贤张口结舌,没想到鲁锦说的致富路子就是养猪.

“亦或是经营工商,搞生产,不仅能丰富物资,还利国利民,哪一样不比兼并土地赚钱?在我看来,靠种粮致富,几乎是最慢的路子。”

好吧,这个陶启贤之前还真没了解,原来鲁锦是谨守土地禁令,引导士绅去经商生产,这倒也不是不行,看来面前这人也不是只知道一味的强硬,还是懂得变通之人。

于是又道,“在下已知晓大帅用意,那陶氏携婺州路归附后,也愿配合大帅推行新政,只是不知到时大帅.”

“陶氏想要什么,先生不妨直言。”

“能否让陶氏仍领原伍?”

鲁锦闻言却反问道,“既然都归附了,那陶氏还留私兵做什么?莫非是想待价而沽,时刻准备叛乱再投二主?”

陶启贤眼皮一跳,连忙道,“在下绝非此意,那不知大帅准备给什么官职来安置陶氏?”

鲁锦想了想又道,“千字文中都说学而优则仕,陶氏子弟若有真才实学,就算参加科举也不愁考不中进士,又何必此时来求我呢。

“至于陶广义,他既然愿举兵归附,又对火器有研究,我这里倒是真有个空缺虚位以待,武院军备司,尚缺一位既精熟兵略,又懂军械制造的尚书,就是不知他的才能能否胜任。”

陶启贤闻言有些诧异,他还搞不太懂鲁锦这的管制,听到武院军备司,还有尚书两字,于是又不解的问道。

“敢问大帅,尚书不是只有六部吗,这武院的尚书又是何意?”

鲁锦这才解释道,“哦,你可以把这武院当作枢密院,我这帅府军政分治,文官不管武事,武官也不管民政,枢密院下设军政、军令、军备、军教、后勤五部,五部主官全都秩比尚书,这五部之中四部已有人选,唯有军备司一直找不到合适主官,这才有空缺。”

陶启贤张了张嘴,没想到鲁锦搞出的制度那么奇怪,又好奇问道,“枢密院若设五部,那尚书省的六部中的兵部?”

“今后没有兵部了,从前宋开始,既然有了枢密院,再设兵部就十分多余,而且保留兵部,只会让那些对兵略一窍不通的儒生插手战事,以文御武的下场,前宋便是前车之鉴,所以兵部无需保留,今后也不从科举中选枢密院的官员。”鲁锦当即解释道。

陶启贤这才点了点头,那这么看,当个武尚书似乎也不错?

他这才说道,“别的官职我那侄儿或许无法胜任,但若是掌管军械火器的制造,他定然可以为大帅分忧,这是我那侄儿让我转交给大帅的书信,他一直对大帅所制的枪炮推崇备至,又敬畏有加,因此将最近的研究都写了下来,希望能得到大帅的斧正。”

陶启贤一边说着,一边从包袱里拿出一封厚厚的书信递给鲁锦。

鲁锦接过来看了看,陶广义在信中先是说了自己对圣武军枪炮,尤其是火炮的分析,认为火炮的射程优势太大,寻常火器根本无法匹敌,自己也找不出克制火炮的方法,知道不是鲁锦的对手,又不想为元虏效愚忠,这才想要投降。

后面还附有大量手稿,包括他对圣武军火炮的猜测,根据公开情报描述绘制的草图,以及他对火炮射程能做到那么远的原理猜测,一定是用了合口炮弹,提高炮管的气密性,只有这样才能将火药的力量完全发挥出来。

包括他自己对克制火炮方法的一些想法,比如他造的神机箭和神火飞鸦,也画出了草图,并注明自己实验的射程,这东西最远只能射出四百步左右,远远无法和火炮抗衡,这也是他自觉不是鲁锦对手的原因。

最后还说他曾学过炼丹,家里还收藏了墨经,也常研究飞行之术,但总是不得要领,那日得到这本公输子,看到上面说公输般已能载人御空飞行,感到十分震撼,想找鲁锦求证是否是真的,然后又注上一句‘朝闻道,夕死可以’。

鲁锦读完有些好笑,感觉这不是一封信,而是一篇研究论文,同时他也发现,这陶广义有一种工科生的潜质,对技术比较痴迷,又喜欢钻研较真,确实适合用来研究军备发展。

于是这才说道,“陶万户根据道听途说绘制的这草图,已经与火炮有七分形似了,不过还缺些关键的细节。

“他推测我的火炮能射三四里的原因,是因为合口炮弹的气密性,这么说也对,但想做到与我军火炮同等的射程,只靠这些是不行的,他还差些制造工艺。

“我的火炮之所以能打这么远,是因为每一颗炮弹与炮管的间隙,最多都不超过两张宣纸的厚度,多加一张纸,炮弹就装不进去,只有做到如此精密的程度,才能用最少的火药打出最远的距离。”

鲁锦毫不避讳的说出了火炮射程的秘密,不过就算被人听去也没用,别人没有镗床和盘珠机,他们既搞不出精准的炮管口径,也磨不出严丝合缝的炮弹,这两样少了哪一个,造出来的火炮射程都会大幅下降,0.6毫米的精度,可不是只知道原理就能解决的。

陶启贤顿时做恍然大悟状,“原来如此,想不到大帅对火器制造如此精通,技艺也如此高超,怪不得义军的火器无人能敌。”

鲁锦抬头看向一旁的范秋蝉,当即道,“帮我把钢笔取来。”

“好。”

没过一会,范秋蝉取来钢笔,鲁锦立即在那封信上写下批注和点评,就像老师给学生批作业一样,说陶广义对火炮射程原理的猜测不错,但只靠他自己,是做不出同等工艺火炮的。

又说现在的火炮射程还不是极限,自己有办法把火炮的射程提升到几十上百里的距离,但是太麻烦,自己现在没时间,造出来也非寻常士卒可以操纵。

然后又点评了陶广义发明的神机箭和神火飞鸦,在他眼中犹如孩童的儿戏,如果让他来做,他至少能做出射程十里以上的火箭类武器。

最后是向鲁锦求证,公输氏是否真的造出了能载人御空飞行之物,鲁锦给出的回答也很有意思。

‘当人类仰望天空之时,就注定会长出钢铁的翅膀!’

(本章完)

最新小说: 一叶知秋:龙城故事 重活一次我要选择自己的人生 军工霸主从1985开始 入伍被叫三爷爷?司令为我颁军功 此生定不负你 娘娘媚骨天成,帝王将相皆俯首 可以穿书后,我靠捡垃圾赚翻了 1991?????? NBA???????????? 让你赶工期,没让你名扬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