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元末:朕才是真命天子 > 第424章 元军水师的覆灭

第424章 元军水师的覆灭(1 / 2)

第424章元军水师的覆灭

为什么鲁锦准备仿造哈军工的建筑,一是因为风格合适,照搬过来也不会太突兀,不会搞的太西式,二是因为技术条件比较容易实现。

哈军工是建国后新建的第一批大学,当时国家穷啊,钢筋水泥都是可着那一百多工业项目用的,建大学根本就申请不到,因此哈军工建校时,大量使用砖砌建筑,压根就没用多少钢筋水泥,为了用砖块支撑几层高的楼体,再加上哈尔滨本身气候就比较寒冷,教学楼的外墙建了足足有一米厚

虽然比较费砖,但放在元末这个时代,还是比建造大型纯木构建筑要便宜的多,砖可以就地烧,但高档木材可是需要到深山里去砍的,想运出来就更费劲。

永乐朝朱棣建北京紫禁城,所用金丝楠木都是从四川采伐,采伐这些巨木有多困难,‘明史·吕坤传’里就有过记载。

“以采木言之,丈八之围,非百年之物。深山穷谷,蛇虎杂居,毒雾常多,人烟绝少,寒暑饥渴瘴疠死者无论矣。乃一木初卧,千夫难移,倘遇阻艰,必成伤损,蜀民曰:‘入山千人,出山五百,’哀可知也。”

最离谱的是,用几百条人命换一根柱子,好不容易建好的宫殿,还没等正式迁都入住呢,就被雷击起火烧没了,然后不得不又重建一次。

当然这件事也挺蹊跷的,阴谋论一点,没准还是那些不愿意迁都的南方大臣搞的鬼,也不排除这种可能。

然后就是钢筋水泥这方面,混凝土在建筑中的作用是承压,钢筋是抗拉,只有这两样组合到一起才有用,单用哪个都不行。

目前鲁锦已经搞出了水力轧钢机,换几个带螺纹凹槽的辊子拿来轧螺纹钢也不是不行,无非就是造价比较贵而已,想省钱就用砖混结构,只在重要部位的梁柱和楼板等地方用钢筋混凝土,其他地方继续用砖,建个五六层高还是没问题的。

水泥方面,虽然暂时搞不定回转窑,但是可以用土法生产早期技术的波特兰水泥。

后世常用的水泥是用石灰石、黏土、铁矿石混合烧制成熟料,再磨粉掺入石膏做成的,而波特兰水泥的成分只有石灰石和粘土,混合烧制后磨粉就行了,不用回转窑也可以。

其实中国古代盖房子用的粘合剂也差不多,砖砌建筑都是用烧制的石灰混以粘土,当作砖块的粘合材料,官府的重点工程还会往里面掺入糯米增加强度,这玩意和波特兰水泥的唯一区别,就是没把粘土和石灰放在一起烧,改一改流程,普通烧石灰的作坊就可以做到,并不是难事。

再加上鲁锦之前让沈荣投资的琉璃厂烧制瓷砖和琉璃瓦,只差一个玻璃,这学校的建材就算是解决了,不过没玻璃也可以先用窗户纸代替,等以后造出来再换上也不迟.

五月上旬,鲁锦这边在和帅府官员们商量新朝马政,在何处定都以及建学校的事,与此同时,徽州前线的战事也在有条不紊的持续推进。

继五月初七,常遇春的43军和邓顺兴的46军,相继攻克石埭、太平、旌德、和宁国之后,因为宁国县的主动投降,导致邓顺兴的46军三万人没捞到仗打,于是常遇春又指派他们继续进攻徽州路的绩溪,而常遇春自己,则是带着43军主力绕过黄山,继续进攻祁门和黟县。

祁门与绩溪分别位于徽州路的东西两端,中间被黄山阻隔,相当于圣武军这边打了一个东西夹击,使徽州路的元军首尾难顾。

元军这边的主将是徽州路万户吴讷,他手中兵力有限,只有两万人,难以顾及东西两个战场,见到圣武军分两路而来,有些不知所措。

就在这时,吴讷的幕僚给他出了个主意,说徽州路的首府在歙县,而绩溪离歙县最近,只有70里,祁门反而在徽州路的最西端,距离歙县有二百里,从距离上来说,绩溪这边的敌人威胁最大。

但是从敌军的战斗力方面来说,又正好相反,西路攻打祁门的据说是43军,领军主将常遇春是鲁锦麾下的一号猛将,渡江战役第一个先登上岸的就是他,勇猛无比,之后又连续攻占了整个宁国路,因功升为方面军总督。

如今的常遇春已经在江南打出了名气,又是圣武军的老牌部队,当然为人所忌惮,因此西路的43军肯定不好对付。

而东路的46军就不一样了,按照公开情报,圣武军的每个方面军只有四个军,这个46军听番号排序就是个垫底的,肯定是刚成立的新兵部队,领军总管听说叫邓顺兴,也不知道是从哪个犄角旮旯里蹦出来的,根本没什么名气。

因此东路的46军虽有三万人,但肯定比西路的常遇春更好打,再加上绩溪距离歙县比较近,不如先率主力去绩溪与敌野战,将46军的这三万新兵吃掉,然后再传令祁门和黟县,让他们竭力抵挡常遇春的进攻,只要多坚持几天就行。

常遇春从泾县出发,已经连续作战小半个月了,等他打到歙县时,一定是师老兵疲,进攻乏力,到时候吴讷再率领刚刚打败邓顺兴三万大军的全盛之师,携大胜之威翻过身来,与常遇春在歙县决战,定能将其斩于马下!

吴讷听完觉得军师说的有理,于是就率领两万大军出发了,准备先捏邓顺兴这个软柿子,等收拾完了邓顺兴再去收拾常遇春

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邓顺兴的46军刚抵达绩溪,都还没开始围城呢,就见到吴讷已经率领两万大军在城外列阵等着他了。

看到元军背靠城池严阵以待,哨骑上前转了几圈,丝毫不见破绽,邓顺兴顿时有点麻爪,他一个民间团练出身,最多也只带过一万多兵,哪见过这种两万多人背城列阵的大场面。

好在关键时刻,他麾下的韩成和胡大海没掉链子,纷纷请战要当先锋,先破了敌阵再说,然而两人的请战却被秦戎给拦了下来,直接强冲敌阵,就算你能破阵,自己这边又会平添多少伤亡?

有禁卫师在,圣武军打仗什么时候让士卒用命拼过?

于是在秦戎的建议下,邓顺兴让分过来的那个炮营的16门大炮一字排开,后方面跟着禁卫师的两个火枪营和一个陷阵营,再后面是邓顺兴麾下的三个团,等禁卫师破开敌阵后,胡大海直取敌军中军,韩成和邓友隆各带一个团击其左右两翼,秦戎的三个团有两个在外围包抄堵截,留一个团保护己方中军。

战斗开始,因为吸取了之前鲁锦渡江时小茅山之战的经验,这次炮兵不再远距离开火,而是一开始就将双方的距离拉近到四百米,十六门炮当即对着城下的元军大阵打出一轮十发急速射。

短短三分多钟的时间,一轮炮火急袭打完,当场给当面的元军造成近千人的死伤,虽然一千死伤对两万人的大阵来说不算什么,可这种不能还手,只能干站着挨打的情况还是动摇了元军的军阵。

炮声刚停,不给元军反应的机会,战场上就敲响了极富节奏的欢快鼓点,禁卫师的两个火枪营排出半里地宽的密集横阵,嘴里唱着‘我们都是神枪手’,紧跟着就出战了,那一个被派过来助阵的陷阵营,也各持手榴弹,临时充当掷弹兵跟在火枪兵后面,再后面则是整整三个团的长枪兵大阵,秦戎的两个团也跟着展开,绕去两翼准备堵截元军溃兵。

三百米,二百米,180米,一声尖锐的喇叭声响,火枪兵开始以连为单位,进行行进间射击,嘭嘭嘭嘭的火枪齐射声一轮又一轮,战场中间到处硝烟弥漫,宛如下起了浓雾一般,而元军大阵前排的士卒,也如被镰刀割倒的麦子一般一排排的倒下。

如此恐怖的进攻方式,顿时将元军前阵打崩,都没等到火枪兵抵近到30米最后一轮射击,元军就开始崩溃了,溃败的态势如水中溅起的涟漪一般,迅速向着左右两翼和中军扩散。

邓顺兴眼见如此,顿时热血上头,立刻令人击鼓,吹响冲锋号,46军当即发动全军冲锋,被点为前锋的胡大海更是一马当先,跟着一群陷阵营的重甲兵就朝着元军主将吴讷的将旗冲去,徽州路万户吴讷也被胡大海当场阵斩。

韩成和邓友隆也各带一个团,顺着炮兵和火枪兵打开的缺口涌入敌阵,将敌阵完全分割,再向着两翼驱赶,最终与秦戎的两个团在外围将元军溃兵全部包围俘虏。

经此一战,邓顺兴的46军总算是开了荤,见了血,徽州路万户吴讷率领的全路元军主力两万人,被当场阵斩五千余,其余一万四千多人全被俘虏,这其中光是被炮兵和火枪兵用火器打死的就有近三千人,另外两千人才是在敌军完全溃败后,全军追击时杀死的。

炮兵和火枪兵只用了不到三千人,就打出如此耀眼的战绩,率先将敌军主力击溃,剩下那些拿着冷兵器的长枪兵,和他们一比都算躺赢狗

此战过后,邓顺兴等新来的将领总算是见识了火枪火炮的威力,也对圣武军的打法熟悉了许多,只可惜,他们还是没有捞到攻城的实战经验,绩溪城里的守军在城头上全程观摩了这次的对战,见到己方主力完全不堪一击,直接就举城投降了

46军拿下绩溪后,立刻向徽州路首府歙县进军,歙县的主力之前便已经被吴讷全都带了出去,只留少量老弱守城,这次见到圣武军兵临城下,三万多主力外加一万五的俘虏,邓顺兴把吴讷的首级用竹竿挑着往城门外一挂,再让那些俘虏喊话劝降,歙县见大势已去,也只能开门投降了。

五月十五,46军正式解放徽州路首府歙县。

最新小说: 一叶知秋:龙城故事 重活一次我要选择自己的人生 军工霸主从1985开始 入伍被叫三爷爷?司令为我颁军功 此生定不负你 娘娘媚骨天成,帝王将相皆俯首 可以穿书后,我靠捡垃圾赚翻了 1991?????? NBA???????????? 让你赶工期,没让你名扬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