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元末:朕才是真命天子 > 第482章 刘杜义军的尴尬处境

第482章 刘杜义军的尴尬处境(1 / 2)

第482章刘杜义军的尴尬处境

宁安庆接了这个出使汝宁,招抚刘福通的任务,当天临走之前便制定了计划,这次能不能招抚刘福通还两说,但出使这个行为本身就具有一定意义,就连出使的路线也得好好研究一下。

路线方面,鲁锦在东,占据两淮,刘福通在西,占据汝宁,正常情况下,应该直接去寿春(寿县),让韩宋的部下向刘福通通传,然后宁安庆再去,毕竟寿春是韩宋地盘的最东端,从这里进入更符合常理。

但宁安庆偏不,他先是走陆路去了固始,然后北上来到一个叫牛皋的镇子,这里是淮水与洪河交汇的三岔河口,后世这里还有个淮滨县,但现在还未设县。

从这里换乘船只,便可走水路逆洪河而上,直抵新蔡城下,而新蔡同样是个三岔河口,是洪河与汝水的交汇处,从新蔡这里转入汝水,便可直抵汝宁的首府汝阳(汝南),也是目前韩宋的核心城池。

宁安庆计划走这条水路的意思,就是想以此告诉韩宋诸将,圣武军如果想打他们,那简直容易的很,中原的水道四通八达,自己这边可以直接运兵运粮打到他们任何一座城池,所以抵抗是没有意义的,更何况北面还有个李察罕在牵制他们。

三国的时候孙权为什么那么想打下合肥,就是因为这里有水路可直通中原,方便后勤运输,是从东吴北伐中原最好的前进基地,可惜他连第一道关卡都没打通,后面干脆彻底摆烂,失去了北伐的信心.

于是在二月初五,当宁安庆直接乘船来到新蔡城下,说是受楚王之命前来出使的时候,驻守在新蔡的韩宋部将罗文素顿时大为吃惊,他怎么也没想到使者会先找到新蔡来。

等将宁安庆放入城中,罗文素当即问道,“阁下是从何处而来?”

宁安庆不卑不亢,“我为楚王使者,当然是从建康来的。”

罗文素却连连摆手,“诶,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问阁下从哪条路过来的?”

宁安庆却一副疑惑的模样反问道,“将军不是看见我乘船了吗,那自然是走水路从下游而来。”

“诶你这厮.”

罗文素有些烦了,他当然知道宁安庆是走水路来的,可洪河的下游汇入淮河,淮河的上游和下游虽然被鲁锦占了,可中游却仍在韩宋的掌握之中,如果宁安庆从下游过来,最先得到消息的应该是蒙城或者下蔡才对。

罗文素在心中捋了一遍地图,才终于想起了上游有个漏洞,“你是从固始来的?”

“正是,将军何必纠结我走的哪条路,难道不应该先去汝宁禀报吗?”宁安庆也是有意显露行踪,以此作为威胁,因此并无隐瞒。

谁知罗文素听了这话却笑道,“禀报当然是要禀报的,就是不知阁下此来何意?”

宁安庆见这人的态度暧昧,意志似乎并不坚定,于是心中一动,也对其试探起来,“当然是来招抚刘杜所部义军,去岁我主发兵百万,一举肃清江西、湖广、南阳、河南二府、以及山东之地的数十万元军,还收服了徐宋诸部义军。

“就连徐宋伪帝徐寿辉本人,也已自去帝号,归附我主楚王殿下,半壁江山都已入我军之手,南方既定,我主立刻挥师转战中原,数十万大军将汝宁、汴梁团团包围,即将发起对李察罕的雷霆一击。

“可贵军此时同在重兵包围之中,况且贵部同为反元义军,我主不忍殃及池鱼,这才遣我出使,希望贵部也能顺从天意,归顺我主,将来一同北伐,重建汉家社稷。”

宁安庆这番话将圣武军的实力展现无遗,同时还直言点出刘杜所部如今的处境,同样在包围圈里,现在招抚是看在你们同是义军的份上,卖你们个面子,若是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仍不失列爵之位,如若不然,那恐怕就只能‘殃及池鱼’,红的白的一起打了。

罗文素当然能听懂这其中的意思,但他的注意力却明显没放在这上面,而是对宁安庆反复确认道。

“你们去年一战打下了江西湖广?那个鞑子的四川左丞,叫什么答失八都鲁的,他也被你们打败了吗?”

宁安庆当即道,“不错,答失八都鲁去岁于荆襄与我军决战,被我军一举击溃,他本人也被我军生俘,其麾下部将也已归降我军,随后我军携答失八都鲁为质,挥师攻向其子据守的襄阳,其子孛罗帖木儿见大势已去,也归降了我军,现在从湖广到荆襄,再到南阳、洛阳的道路已经被我军全部打通,这才兴师北上,准备一举平定中原之敌。”

“那父子俩居然被你们活捉了.”罗文素显得惊讶极了,甚至还咽了口唾沫,也不怪他如此惊讶,答失八都鲁之前可是猛的很,也曾率军攻打中原,换言之,刘杜红巾军是跟他们交过手的,当然知道答失八都鲁的利害,没想到这样的人也被圣武军击败。

然后他又问道,“那那个徐寿辉,他归降了你们楚王,可封了个什么爵位?”

宁安庆再次道,“徐寿辉僭号在前,本是大罪,但我主念其反元有功,又幡然醒悟自去帝号来归,便封其为归义侯。”

“他以前那么多兵,才给封个侯爵,那他麾下那些将领,恐怕也没什么好下场吧?”罗文素顿时吐槽起来。

宁安庆立刻听出了这话的意思,当即笑道,“我主发兵之前便有檄文,承认徐宋诸部的反元功绩,还对其承诺,即便归顺后不立新功,仅凭之前反元的功绩,我主也认,并答应对徐宋部将论功行赏,与我军将领无异,如此一来,徐宋的几位大将可是也能封侯呢。

“我主檄文一出,便有徐宋诸多大将先后来投,像是曾攻占汉阳、沔阳、岳阳等处的陈友谅,便被我主许诺了侯爵之位,将来论功行赏与我军诸将一并封赏,陈将军来投时可是高兴的很呢。”

罗文素闻言顿时眼前一亮,“楚王竟如此仁义,不是在他麾下立的功竟然也作数?”

“当然,我主顺天应民,起兵反元,驱逐鞑虏,复我河山,既然徐宋同为反元义军,纵使其先前不与我军为伍,可毕竟也有反元之功,我主向来赏罚分明,既是有功,那当然要赏。”

罗文素闻言顿时又急迫地追问道,“那这次招抚我们中原义军,也是如此说法吗?”

宁安庆见状笑了笑,并没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我说了,罗将军便能做主吗?还是请将军速速为我通传吧,如今数十万大军已经陈兵各处,中原大战在即,这中原决战之前,还是先跟贵部说清楚了为好,以免到时误伤友军,将军说是不是?”

罗文素闻言欲言又止,终究还是答应帮他通传,然后又让人带宁安庆去休息,他自己这边又让人准备宴席,在犹豫着要不要请宁安庆赴宴。

其实罗文素心里已经有了归顺的想法,所以这才向宁安庆反复确认情况。

打听去年的战事,是想看看鲁锦是不是真的有称帝的实力,不然别刚投过去,鲁锦又败了,那不是白投了吗?

打听徐宋那边的条件,是为了好给自己找个参照进行比较。

至于他自己能不能决定归附圣武军,其实他是有实力做这个决定的,只是暂时不想跟刘、杜两人闹翻而已,所以还是答应帮忙通传,也是想借此先看看刘杜那边的态度。

韩宋这边的势力现在有个十分尴尬的地方,那就是他们还没有建制,这放在以前或许没什么,可是遇到鲁锦现在势大,又过来招抚他们,这对刘杜所部来说就很麻烦了。

当初红巾军起义,全靠韩山童四处串联,韩山童是白莲教世家,他爷爷那辈就是搞白莲教,被元廷抓住流放的,结果到了他爹和他这两代,居然还在搞白莲教。

红巾军起义能够发动,韩山童出力甚多,也是起义的核心,而刘福通、罗文素、盛文郁、王显忠、韩咬儿,这些人都是各地的白莲教小头目,也各自有一支独立的人马,他们又同时听从韩山童的指挥,也就是说,罗文素、王显忠、韩咬儿等人和刘福通是平级。

最开始韩山童活着的时候,他们是平级也没什么,反正都听韩山童的就是,可谁知起义才刚开始,韩山童这倒霉催的就被元军抓住给杀了。

之后虽然众人还是以刘福通、杜遵道两人为核心,重新发动了起义,打下了不小的地盘,但之前众人平级的麻烦却留了下来。

最高层的老大死了,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又至今下落不明,这就导致他们至今无法重建一个令所有人信服的核心,缺乏核心凝聚力,换句话说,你把这支中原红巾军当成是散装的势力也没问题。

比如现在,他们一直没有建制,因此也就没办法给罗文素这些将领封一个正式官职,正式的爵位那就更不可能封了,你连正式的身份都没有,再受到鲁锦这边的拉拢,他们能不心动吗?

如果有别人问他们,你们这是什么势力?罗文素能说出来吗?中原义军?你这义军可有什么名号?没有。

你再问罗文素在这支义军中担任何职?他也说不上来,因为根本就没人能给他封职位.

因为韩山童死了,韩林儿又没找回来,刘福通他们虽然喊出了复宋的口号,可他们这个大宋现在到底不是还未成立吗!

最新小说: 可以穿书后,我靠捡垃圾赚翻了 1991?????? NBA???????????? 让你赶工期,没让你名扬海外! 1991我的年代华娱 被绿后:我一天一百万生活费 开局退婚抄家?我靠蜀锦逆袭首富 八零:换嫁小渔村,我成全家团宠 风舞南诏 我在港娱吃瓜看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