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元末:朕才是真命天子 > 第498章 闪电战式的北伐(二)

第498章 闪电战式的北伐(二)(2 / 2)

“自从武帝时期夺取河西走廊,霍去病封狼居胥,饮马瀚海,致使匈奴向漠北远遁,漠南无王庭之后,汉朝在武帝时期几乎就再没有向草原大规模用兵,你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霍去病英年早逝?”

“这只是一方面的原因,还有就是当时汉朝的37万匹战马快被消耗光了,已经无力再支撑霍去病那样的远征了。”

“.”李定邦一阵无语和惊讶,然后他又问道,“那唐朝呢,唐朝也经常对外用兵,他们的马匹应该更多吧?”

“唐朝巅峰时期大概有75万匹战马左右,但也是消耗品,到了唐朝后期,大唐天兵都骑着骡子和驴行军,然后到地方再下骡步战,与此同时,大唐的版图也在逐渐收缩,西域的土地也被放弃了不少。”

“.”李定邦都听傻了,鲁锦说的这些话有些颠覆他的认知,这孩子如今毕竟才虚岁16,怎么也想不到战马居然会是一次性的消耗品。

于是他又问道,“那岂不是说,国家拥有的马匹越多,国家的版图也就越大?”

“你可以这么认为,但说的不全对。”

“什么意思?”

鲁锦又说道,“严谨的讲,应该是交通运输和战略投送能力,决定了一个国家能够维持的版图面积,但承担交通运输的工具,是不是马匹就不一定了。

“假设有一种新的交通工具,它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比如几天,或者半个月内,就能把一个方面军十几万人,投送到几千上万里的地方,那么就算没有战马,只靠步兵,你也一样能把来犯之敌打出去,这样国家的版图就能维持住了。”

“可是这怎么可能,不靠马匹,那还有什么交通工具,车吗,可是车也要靠牛马来拉啊,船的话倒是可行,组建一支庞大的船队,也能用来运兵运粮,但是有江河湖海的地方还好,可没有马匹,西域和漠北草原这种地方怎么去?”李定邦还是有些不解。

鲁锦则是边吃饭边说道,“以后你就知道了,不过你要记住,马匹这东西天生就跟中原王朝无缘,因为想养出好马就需要让马儿尽情奔跑,可中原的每一寸土地,本都应该开垦成农田,又哪有好田给马儿做牧场呢?

“而且马蹄踩踏过后,土地坚硬板结,马粪还是酸性的,很难用来堆肥,还特别容易生病,脾气也倔,十分娇贵,吃的比牛驴都多,干活还不如牛和驴子好用,农耕定居的百姓来养马,天生就是赔钱生意。

“指望用骑兵和草原的游牧一较高下,就好比以己之短,攻彼之长,就是乞丐跟皇帝比谁的宝物多,那我们肯定是比不过的。

“即便强撑着养了上百万匹马,那所消耗的资源也必定数倍于游牧,长期对峙消耗下去,我们也会难以支撑,最多像汉唐那样,强盛个几十年,等战马耗光了,国家无力支撑养马的巨大开支了,国家也就要走下坡路了,四面八方的敌人也都会围上来。”

李定邦还是有些茫然不解道,“那我们该怎么办?”

“怎么办?当然是扬长避短,以己之长,攻彼之短了。”鲁锦吃完放下碗筷看着他说道。

“我给你留一道作业,农耕与游牧相比,我们的长处是什么,游牧的短处是什么,为什么汉唐时,中原王朝尚且还能对匈奴和突厥保持优势,而到了宋朝的时候,辽、金、蒙古这几个敌人就变得那么强悍,那么难打了呢?

“除了宋朝先天不足,没有燕云十六州,缺少地形的屏障,以及马匹不足外,宋朝军队和汉唐军队的区别在哪里?辽金元这三个敌人,和匈奴、突厥又有何不同?

“你仔细去思考这个问题,也可以去请教别人,等你有了答案再来告诉我。”

“是,臣记下了。”

李文忠是个帅才的好苗子,而且还那么年轻,从13岁就跟在鲁锦身边,现在也才16,鲁锦打算好好培养一下这个小子,将来也好让他发挥出比历史上更大的作用。

现在圣武军将领的整体年龄都还比较年轻,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梯队。

廖永安、俞廷玉那一帮巢湖元老,再加上朱亮祖,这几个人如今的年龄都在30到40多岁之间,算是第一梯队,位置也都在总兵和方面军司令级别。

俞家三兄弟倒是可以和徐达他们算做第二梯队,都才20多岁,比如徐达今年22岁,常遇春24岁,杨璟21岁,俞通海24岁,俞通源23、俞通渊21,还有后来的毛贵、傅友德、卞元亨,这三人也不到三十。

这帮人如今职位最高的是杨璟和常遇春,都已经做到了方面军司令,俞通海是集团军总兵,资历比较浅的徐达和毛贵也已经到了军总管,副总兵的位置,只有卞元亨和傅友德,如今还只是督师。

等今后第一梯队退下来,这一帮就是今后领军的大将级人物。

除了这些之外,第三梯队则是以禁卫军的那一帮十七八,十八九岁的小子,如陆仲亨,郭英,唐胜宗等人为主。

第四梯队便是眼前的李定邦(李文忠)、朱守谦(朱文正)、邓友德(邓愈)、蓝玉等人,这帮小子如今还都是十五六岁的年纪,普遍还都在营团级别混着。

第五梯队则是以宋晟、沐英为代表的群体,但是这俩小屁孩现在才都十岁左右,等轮到他们当大将的时候,那还早着呢,不过鲁锦已经在着手培养这些将领了。

前期先靠这些人撑一撑,等鲁锦完成了军改,圣武军全火器化改革,再把军校办起来,以后就算这些人都没了,在新的制度和军校培养模式下,也肯定会涌现出源源不断的大将。

到时再从实战战绩中选拔,配合总参制度,鲁锦还真不怕将来自己死了之后,后代的皇帝没将领可用

鲁锦在这一边遥控指挥前方各路大军,一边在这培养帝国未来的将帅,而前线的常遇春和俞通海也没闲着。

九月初九,廖永安的第三集团军抵达太原城下后,常遇春立刻再次带兵出发,他们初十抵达忻州,十一抵达崞州,到了崞州前面数十里,便是代州的雁门关。

对于怎么打雁门关,常遇春也早有打算,他带的是一支长途高速行军的疲惫之师,这样的部队用来打攻坚战,一定会造成很大的伤亡,而若是在雁门关久攻不克,被堵在这里,他更是无法完成鲁锦交代的任务。

因此常遇春做出决定,打雁门关一定不能强攻硬打,要智取,那该怎么打?当然是诈城!

他让跑在前面的周德兴先锋骑兵团,全部换上前几天在榆次夜袭战中缴获的元军衣甲,披发左衽,打扮成元军模样,而且周德兴这支新编骑兵团,本来就有不少原答失八都鲁麾下的四川蒙古兵,扮起元军来真的是一点都不违和。

然后一行人风风火火的跑到关下,周德兴立刻让手下蒙古兵前去叫门,就说是圣武军主力已经打到太原了,搠思监担心他们会继续北上,绕过雁门关去打大同和上都,所以特意派他们来雁门关协防的。

雁门关的守关元军居然特么的直接就信了,因为搠思监派去通知大都的传令兵前两天才刚经过这里,说红巾主力打到了太原,让他们雁门关这里加强守备,你看这不是协防的援军就来了吗。

什么,你说这些人是红巾假扮的?开什么玩笑,红巾九月初八才到太原城下,难道太原不用打吗?

就算他们不打太原,直奔雁门关而来,可太原到雁门关也有280里,敌军怎么也不可能两三天就跑到这来,所以这一定是搠思监派来协防的援军!

然后这帮守关元军就傻不愣登的开了关门,周德兴见状当即挥兵杀了进去,不费吹灰之力的夺取了雁门关的关城,为常遇春的主力打通了前进的通道,让第九集团军主力得以继续保持高速的行军速度

在崞州好好休息了一晚,翌日天刚亮就再次开始行军,十二日晌午,常遇春率领第九集团军主力高速越过雁门关,十二日傍晚抵达金城。

十三日中午,周德兴故技重施,再次假冒元军诈开大同城门,当天傍晚常遇春就抵达了大同。

这里因为地处‘大后方’,元军在大同根本就没留什么守军,轻松被常遇春拿下。

不过已经到了大同,接下来也就不用全军一起继续向前突击了,堵住军都陉的那道口子,根本就不需要一整个集团军,于是他把伤病员全都留在大同,又让王志远率领44军在大同坐镇,分遣偏师去附近招降其他城池,还把跟着他们的那个禁卫师的先登团和炮团留在了大同。

常遇春只带着自己的43军,以及周德兴的骑兵团,和一个禁卫火枪团,总共三万多人的兵力,继续从大同向着野狐岭的高原(张北)疾奔而去。

与此同时,东路的俞通海也已经顺利在锦州登陆,并且在向着大宁方向高速行军。

两路大军同时向大都的身后穿插,小铁锅这下子算是彻底无路可逃了。

(本章完)

最新小说: 娘娘媚骨天成,帝王将相皆俯首 可以穿书后,我靠捡垃圾赚翻了 1991?????? NBA???????????? 让你赶工期,没让你名扬海外! 1991我的年代华娱 被绿后:我一天一百万生活费 开局退婚抄家?我靠蜀锦逆袭首富 八零:换嫁小渔村,我成全家团宠 风舞南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