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三伯公现在可是咱们池家坳最长寿的人,大伙儿都很看重这事。”
池鱼没说话,闻言只是点点头。
黄大妮则是继续说:“当然,要搁在往常,大伙儿也没心思想这个。
这种天气,家家户户能顾着自己,不冻死人,都算不错了。”
说到这,黄大妮感激地看向池鱼,之后更是伸手拍了拍她的手背。
“但这不是托你的福,今年大家不仅盘了炕,而且还能烧炭种菜卖。
这日子不难过了,还能赚银子,那便说明,日子过得有奔头。
然后,大家就这问题在讨论。
谁知,都还没讨论出具体章程,就听三伯公家的阿跳说,在靠西山的地方,看到了野猪的脚印。”
池鱼听到野猪的脚印,眉头紧皱:“这种天,野猪?”
“可不是!这天气冷得异常,加上雨一下,啥啥都结冰。
那野猪找不到吃的,可不寻到咱们池家坳了吗?
毕竟咱这,算是群山中,唯一平坦的地方。
怕孩子看错,我们还特意往那走了一趟。
结果还真是,且一看,并不是一只两只!”
池鱼听到这,就问:“那现在大伙儿是什么个意思?想组队,去猎杀野猪?”
“有这想法!本身我们就是猎户,靠打猎为生。
野猪既然下山了,那肯定要杀的。这不就是,送上门的肉菜吗?
只是村里的壮劳力有数,村里人口刨除妇人,孩子跟老人,壮劳力并没有多少。
眼下有三十多人在炭山那烧炭,有十来人,跟去给刘青山撑腰去了。
还有十人,则是护送着炭车下山。
余下的,只有二十多人。
用谁,不用谁,还是都去,这得琢磨好。
还有,打回来的野猪,具体怎么分,也需要一个章程。”
池鱼听得脑仁都大了,当即表态:“如果野猪多,二嫂到时候你帮我问问,能不能卖一只给我。”
黄大妮不解地看向她:“之前县城回来的时候,你就买了一只。
这腊肠腊肉才做好,家里压根就不缺肉,怎么还要买?”
“肉这东西,谁会嫌多?家里是有腊肉腊肠,但新鲜的没多少。
现在到来年二三月,还有几个月的时间,总得吃点新鲜的。
还有,秦牧不仅帮我置办杂货铺,而且还来咱这运炭运菜的。
我们托人家的福,才能不用自己操心,只管烧炭种菜就好。
那人家离开的时候,我们也不能没点表示吧?
我看他好似还挺喜欢吃这些的,那就想法子多做一些,回头也好让他带回去。”
黄大妮一想现在这极端的天气,瞬间认同了池鱼的话。
“既然这样,那也成,不过这不是你一个人的事。
他帮的是咱村里人,要送也是村里人一起送。
你都没炭卖,不用你出面。我回头跟族长说一声,让他来安排这事。”
说完这话,她都不等池鱼说什么,就起身往厨房走。
池鱼看没人买东西,又回了正房。
而彼时,运着好几马车东西的池巧,一身疲累地回了秦牧家。
刚到门口,她就知道秦牧回来了。
想到昨天碰见齐明宇那个晦气的玩意儿,她迫切需要知道答案。
这不,一让人将马车里的东西,都堆到她所住的客房后,就急急忙忙出来找人。
秦牧正在厨房擀面条,听到外头的动静,想起池鱼的“交代”,就探出个头,问:
“嫂子,要不要来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