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小鱼你看我带点什么东西,去沈夫子家比较好?”
池鱼想了想沈叶君的年龄,就说:“要不二嫂你随我回去?
我那还有鲜亮的布跟铁丝,我快点做两朵绢花。
然后你送把家里种的菜,再拎上两斤米,应该就差不多了。”
黄大妮知道,那什么绢花有多贵,一听小鱼还会这个,就忍不住惊呼。
“小鱼你还会做绢花呢?”
“嗯,不难。只是我会的样式少,自己也没怎么戴,所以就没做了。”
“行,那按你说的来。”
反正她承小姑子的情不是一回两回了,往后让阿庆两口子多孝顺他们小姑点就行。
池鱼抱着壮壮,没多大会儿功夫,又回老池家。
彼此杂货铺中,正是生意好的时候,且前来买东西的,都是小孩。
没有小孩不爱吃甜食,尤其是池家坳这种偏僻位置的村落。
池鱼怕小孩子糖吃多了要坏牙,所以杂货铺中的饴糖,都是限量卖的。
两块饴糖一文钱,每天搞限购,一人只能买一回。
故而池家坳得了压岁钱的孩子们,从初一开始,每天都会过来一趟,顺带听他们池鱼姑姑/姑婆故事。
秦牧自知身份特殊,在被要求看守铺子后,每当有人过来买东西,他就离得远远的,让沈铠去招呼。
这不,在看到池鱼回来后,他看了眼被孩子们围在圈子里的沈铠,便朝池鱼迎了过去。
“池鱼姑娘,你回来的正好,我有事找你。”
这都五六天了,他的眼睛已经差不多好了。
看着池鱼剪短的头发编成的鱼骨辫,他没觉得对方将长发剪了,有多离经叛道。
反倒觉得这发髻很可爱很漂亮,也很适合她!
不得不说,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观感很好时,哪怕对方的行为很出格,他都能自动在心里,为对方辩解。
就好比池鱼,她刚把头发剪短的时候,村里的老一辈,虽然觉得她此番行为欠妥当,但会自动在心里为她辩解。
这是壮壮逐渐长大了,要拽人头发,她这是不得已为之。
而村里其他年轻人受老池家人影响后,也剪短时,在家被长辈骂得狗血淋头。
甚至都说出,他们这是大逆不道话来。
这番鸡飞狗跳一直持续到,村里年轻一辈,全都剪短了头发后,老一辈才没再说什么。
或许也是应了那句:少见多怪,见多了就不怪。
如今池家坳就连年龄小的孩子,也开始剪发了。
一个个甚至都以戴帽子为荣。
似乎,这就是一种时尚,谁要不剪头发,那他/她,就是个另类。
而那些跟风的男女,在把头发剪短后,就发现了其中的妙处。
至少那些头上有虱子的人,尤其是男人,在剪了短发后,那玩意儿分分钟清理没了。
而他们洗头,也变得方便许多。
至于女人,头发变短,掉发量少了。
有虱子的人,再用篦子清理起来,也比一头长发要省事不少。
现在的池家坳,除了那些四五十以上的人,依然没剪短头发外,四十以内的,多多少少都会进行修剪。
秦牧跟沈铠,也是在眼睛逐渐好了,看到池家坳人发型的变化,才知这股风是从老池家这边吹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