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王老太不愿与儿媳和孙女一个屋,而家里就多余两间房,也不够住。
最后池庆和巧芽商量一番后,跟他爹娘说,左右快地动了,家里也不好再住人,那干脆大伙儿都住到祠堂那边去。
黄大妮自然是乐意见成,她已经讨厌上了王老太,碍于儿媳妇的面子,怕她难做人,所以没撕破脸。
现在儿子跟儿媳妇说,要住到外头去,她自是巴不得,当下问都没问,就开始将东西往外搬。
当然,她搬的都是桌椅,碗柜等物。
王老太心头有些不满,奈何她也惜命。
怕自己年龄大,万一地动时,她在屋子里来不及跑出来。
所以,在心不甘情不愿下,还是同意了。
池家坳目前又宽敞,又能容人住的地方,有两处。
一处是村头,也就是池家坳上村,池氏一族祠堂门前的那块空地。
另一处池鱼家附近,位于两村之间。这里又大又平,是往年晒皮毛跟粮食的坝子。
只是随着时间越往后移,不敢在家住下去,搬出来在空地上住的人就越多。
渐渐的,这两处地方,都住满了人。
而原本还能住得宽敞一些的王老太等人,属于他们住的地方就越来越小。
这不王老太就不乐意了吗?
当然,她也不敢说自己嫌地方小。
更不敢怼那些用不太友好眼神打量她的池家坳人。
她知道,这些人之所以会用这个眼神看她,是因为整个池家坳人为了能活下去,都动起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唯有她,以年龄大了,不是池家坳人为由拒绝帮忙。
当然,对外的说法是,她身子骨不好,王家除了她之外,所有人都出力了。
所以池家坳人就算心里不满,最终也没说什么,只是看她的眼神,不是很友善。
而不出力,又想得到别人尊重的王老太,在挨了几天白眼,又看自家被挤的,属于他们的范围越来越小,就开始不得劲。
眼看已经二十六,地动还没发生,她就开始闹着要回去。
王巧芽这几天跟着大伙儿忙里忙外,好不容易“围墙”建好,能休息下的她,看自家阿奶在闹,心里气得不行。
眼看她弟弟妹妹和爹都不同意,她正想松口气之际,就见她那拎不清的娘,不仅不帮忙劝说,反倒跟她爹说:
“当家的,要不咱就回去吧?
你看娘年龄大了,咱们为人子女,要懂得孝顺,不能忤逆长辈。
娘一个妇道人家,把你拉扯到大不容易。
加上我们离家也好久了,她想回家也在常理之中。
你们都说地动,一个个忙这忙那的,这都多久了,还不是没发生?
要我说,会有这么多野物出现,多半是因为入春后的缘故。
那些东西要配种,可不得都出来?
这天比往年热得快,我估可能是去年雨雪下多了,今年个干旱年。
要真这样的话,我们更应该提早回去。
池家坳这里地势高,用水多有不便。
我们王湾里有河,地势比这么低,到时候就算干旱,咱也不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