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连着数日的观察,罗太监也明白了谢桐究竟为何心情糟糕。
今天是最后一天了, 他看着宫人们往桌上布菜, 想了想, 小心开口:
“圣上, 太傅大人此次赴往西南,带了好几个御医署有经验的御医过去, 那大牢中的曲迁不也将曲田县的疫病情形总结书写给了太傅吗?”
“有了这些万全的准备,太傅大人吉人天相, 自然不会有什么事的。”罗太监苦口婆心地劝慰道。
谢桐洗漱后在小桌前坐下,用勺子搅了搅碗中的粥,依旧没什么胃口,听了他的话,又不由得蹙眉:
“御医署自己研制的药方,都只能减轻疫病发作时的程度,无法根治与阻断传染,朕如何能不担心?”
罗太监陪着笑,说:“医术方面的东西,奴才不懂,但太傅大人既然有信心,那些万种艰难又有何畏?太傅大人向来英明,料事如神,圣上或许也可放宽心,信任闻太傅这一回。”
谢桐盯着碗里的小米粥看了一会儿,缓慢舒出一口气,点点头:“你说得对。”
“朕是该信任他。”他低声道。
闻端是什么人?出身寒门,十五岁中举,以状元之才入朝拜官,十八岁就成为当朝最年轻的太傅,十九岁把持朝政,又一手将他辅佐的人扶上帝位。
相知相伴这么多年,谢桐明明最清楚闻端的能力手段,也知道他从不做没有把握的事情,万事万物都掌握在心。
无论从朝廷的角度,还是从天子的角度,闻端赴西南,无疑都是最合适的人选。
只有闻端前去,才有足够精锐的守卫愿意跟随,有经验足够丰富的御医愿意被驱使,有足够的压迫感令得那伪造圣旨之人不再敢轻易造次,龟缩于西南的安昌王也不得不出来,迎接闻端的队伍。
一切都是最佳的安排。
既然如此,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
谢桐扪心叩问自己。
他这几天的情绪低落,未免也太过反常了。
瞥见旁边罗太监焦急的眼神,谢桐顿了顿,还是勉强喝了点粥,又挑了几样清淡的小菜吃了。
罗太监不易察觉地松了一大口气,见谢桐实在吃不下了,忙招手让刘小公公端来漱口水,一边道:
“圣上,巳时正,太傅大人的队伍就要出发了,您可要先与闻太傅见一面?”
谢桐拿帕子的动作一停,垂着眼思虑良久,方才淡淡道:
“不见了,将朕命你们准备的东西送去给太傅吧,朕在城墙上看看他们出城就好了。”
罗太监虽诧异,但还是应了。
用完膳后,距离巳时正还有一个多时辰,谢桐没有去御书房,就在寝殿里看了看书,片刻后,许是觉得闷,又步行去御花园走了走。
走完了回到寝殿,谢桐一看滴漏,竟才过了半个时辰。
“……”谢桐坐在圈椅里,捏了捏自己的眉心,开口说:“把雪球儿抱来。”
刘小公公领命去御书房抱来了雪球儿,谢桐想与雪球儿玩一玩,却意外地发现这小猫儿竟然也闷闷不乐的,蓬松的尾巴都耷拉了下来,安安静静趴在谢桐腿上,没什么玩的兴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