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收购金象月追读)(1 / 2)

曼谷。

东方酒店。

“老板。”阿昌敲门走进陈秉文的房间,手里捏着一叠写满泰文和潦草中文注释的纸张,

“曼谷及周边,规模稍大、能稳定供货的椰浆厂和合作社,一共列了十七家。

我和塔纳蓬分头跑了一天,见了其中九家……”

他顿了顿,将资料递给陈秉文,“情况......很不乐观。

要么是已经被金象、泰丰这样的大公司签了长期包销合同,产能被占满,一滴多余的都挤不出来;

要么就是规模太小,设备简陋,品质参差不齐,根本达不到我们的要求;

还有几家狮子大开口......”

“辛苦了,阿昌。”陈秉文接过资料,没有立刻翻看,“剩下的几家呢?”

“塔纳蓬还在跑,最晚明天中午前能全部接触完。不过......”阿昌犹豫了一下,“老板,看这架势,恐怕希望不大。

我们是不是......跟金象再谈谈?或者......接受那个暹罗金椰的条件?虽然品质差了点,但至少......”

陈秉文摆摆手,打断了他后面的话。

他脸上非但没有阿昌预想中的沮丧,反而缓缓绽开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阿昌,我们一直盯着产品,盯着供应商,却忘了最根本的东西!”陈秉文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洞察一切的穿透力。

阿昌愕然:“根本?”

“对,根本!

金象凭什么敢肆无忌惮地涨30%?颂帕的椰浆为什么能成为顶级货?

泰丰又凭什么能签下颂帕的三年独家?”

陈秉文朝茶几旁的沙发指了指,示意阿昌坐下:“阿昌,我们和他们,玩的根本不是一个维度的游戏!

他们在拼产品、拼渠道、拼上游资源,而我们,之前也踏入了惯性思维,跟着他们在这个泥潭里挣扎!

现在,该换个玩法了!该到我们的主场了!”

阿昌彻底懵了:“我们......我们的主场?”

陈秉文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拿起茶几上那份他翻阅过的《曼谷邮报》,翻到经济版,重重的说道:“泰国股市!”

“啊?”阿昌茫然的看着陈秉文。

阿昌和塔纳蓬跑客户的时候,陈秉文同样没闲着。

他收集了近期几乎所有的英文报纸《曼谷邮报》、《民族报》,甚至一些财经通讯社的简报,寻找着任何与椰浆相关的蛛丝马迹。

最初,他只是想寻找金象涨价、泰丰签下颂帕背后的行业动态或政策风向。

然而,当他在《曼谷邮报》经济版一个不起眼的角落,看到一篇关于泰国证券交易所股票短评时,整个人瞬间愣住!

那篇短评透露的信息量,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1978年的泰国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公司总数仅二十七家。

绝大多数公司市值在1000万–1亿泰铢之间。

而金象食品工业公司赫然在列,文章提及该公司因南部主要椰子产区遭遇罕见风灾,导致其股价持续低迷,交易量萎缩,投资者对其未来一段时间的盈利能力持极度悲观态度。

股价本周跌至1.2泰铢/股,总市值仅余约1360万泰铢(约合515万港币)。

五百一十五万港币。

算出金象公司市值后,陈秉文觉得或许除了寻找优质原料基地,还有别的路可走。

......

第二天,曼谷纳隆会计师事务所。

陈秉文坐在硬木椅上,对面头发花白的老会计师纳隆,正将一沓文件推过来。

在五百美金的驱动下,老会计师纳隆只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就从同行手中买到了金象食品工业公司的详细资料。

“陈先生,情况比报纸上写的更有趣。”纳隆的英语带着浓重的泰语腔,“金象食品,典型的家族企业。

颂猜家族通过交叉持股,实际控制约43%的股份。

剩下的57%,超过50%的股份,分散在几千个泰国散户手里,另外还有7%,握在几家本地小基金手里。”

“债务呢?”陈秉文的声音很稳,目光紧锁着那份报告。

“不算健康,但也不致命。”

纳隆翻文件,接着说道:“银行短期贷款约合港币120万,主要用来维持受灾后的生产恢复和支付供应商货款。

他们的核心资产......”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笑了笑,“是南部那两千亩被台风吹得七零八落的椰园和甘蔗园,账面上值钱,但残值嘛......恐怕要大打折扣。

不过,他们在罗勇工业区有全套的椰浆和糖浆加工厂,设备保养尚可,土地产权清晰。”

43%对50%+的散户!

两千亩的椰园和甘蔗园,加上椰浆和糖浆加工厂!

一个近乎疯狂的计划在陈秉文脑中瞬间成型。

金象,不再是卡他脖子的对手,而是送上门来的猎物!

一个被市场恐慌情绪严重低估的猎物!

这不仅仅是报复!

收购金象,绝非意气用事。

一旦掌控金象,那30%的涨价威胁将烟消云散。

金象在南部的椰园和加工厂,将成为陈记糖水专属的稳定原料心脏。不仅当前的杨枝甘露、椰汁西米露供应无虞,未来所有需要椰浆的产品线都将获得坚实保障。

供应链的咽喉,从此掌握在自己手中!

直接拥有原料产地和初加工能力,意味着砍掉中间商的所有利润环节。

即使考虑金象的运营成本,陈记未来的椰浆综合成本也将远低于市场采购价,不仅仅是抵消30%涨幅,更是实现长期的结构性成本优势。

这为陈记在高端市场的价格竞争力和利润空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战略纵深。

回到酒店,陈秉文立刻拨通港岛的国际长途,找到永隆银行周明哲经理。

他总资产不足三百万。

想要收购金象食品工业公司,还有所欠缺。

所以,必须采取杠杆收购,才能满足资金需求。

杠杆收购简单来说,就是“借钱买公司”。

陈秉文投入一小部分自有资金作为基础。

通过银行贷款筹集收购所需的大部分资金。

这笔巨额债务的抵押物,主要来自于金象食品有限公司自身的资产和未来现金流!

也就是说,陈秉文是用“金象”本身的价值和赚钱能力作为担保,去向别人借钱买“金象”。

不过,这样做相当于在收购之前,就将要收购的标的物暴露给银行。

无形中增加了许多未知风险。

陈秉文准备用陈记食品来作为抵押物,进行杠杆收购。

“周经理你好,我是陈秉文。”电话接通,简单寒暄两句后,陈秉文开门见山说道:“我在泰国,我需要一笔过桥贷款,四百万港币。

抵押物是陈记食品有限公司100%股权及名下长沙湾、观塘两处厂房的全部产权,以及未来一年陈记食品公司的全部利润。

德信方会计师会同步跟进确认资产估值及法律手续。”

电话那头沉默了两秒,周明哲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凝重:“陈生......四百万?你到底要做什么?”

最新小说: 重生六六年:赶山致富,把妻女宠上天! 说好能守寡,夫君怎么回光返照了 闺蜜说大哥凶,可他夜里喊我宝宝 守寡六年,战死夫君回来了 死刑变无罪?谁叫他做侦探的! 穿越七零,我靠兽语成团宠 重生香江: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 公考捡漏:从女友抛弃到权利巅峰 回首1976:燃烧青春40年 我不想当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