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每日都忙得不可开交,若是别的事,那他可能也就跟来人说,你先放到一边吧,可唯独对这礼贤馆的文章,却是不得不第一时间观看。
因为陛下对此事实在是太过于重视了。
何况如今大明很多地方,很多官职,他们都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
当下便从来人手中把那文章给拿了过来,一边喝了一口茶水,一边打开认认真真地看了起来。
“论‘论塞王体系,以及天子守国门’?”
“这是什么玩意?”
不过反倒是因为以前从来都没有看到过类似的,如今反倒是更加认真地看了下来。
“‘余闻都城者,国家之根本,……’”
“这字写得是真的不行。”
“这一个大,一个小,连这一横一竖都写不好。”
“这是直接拿着一张纸,然后凭空写的?”
“礼贤馆难道就没给人准备一张桌椅吗?”
可随着李善长再次念了下去,这中书省的众人,包括李善长自身,也都开始逐渐地被文章的内容给吸引。
其实平常下面若是有文章呈上来,他们也会互相传阅一下,毕竟这样可以提高他们写文章的水平,甚至还能提前认识一下将来说不定要与自己一起共事的同僚。
很多时候,一个人的文名是怎么传开的,这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但是……今日这篇文章却并非是以它的文名而吸引所有人的注意,而是它的内容,而且是有关迁都、确定都城位置,乃至于迁都后如何保证国家安全的战略布局的内容。
其实就在前几日,陛下还在组织群臣,一起商讨这迁都该怎么迁的事。
毕竟如今,大元的都城大都都已经被攻下,虽说此时太原,包括陕西也都还没有拿下,但大明的君臣早就看出了大元的气数已尽。
于是……这一个个也是十分乐观地发表起了自己的提议。
有的人说,长安,天府之国,金城千里,有的人说汴梁,宋之旧京,漕运方便,还有的人说洛阳,天地正中,四方朝贡,道里适均,更有人说,大元的都城,大都,优势是皇宫都是现成的,可以节省民力。
然而……不管他们怎么说这些地方都有些什么好处,可就是无法拿出一个能让陛下完完全全信服,觉得你这提议好的。
为何?
因为以上给出的这些优点,这些理由,都是数百年来无数君臣所总结出来的老调重弹,如今但凡是个读书人,都能胡乱地提上一嘴。
倒也不是说陛下歧视老一辈的道理,觉得这老一辈的道理就不顶用,而是陛下觉得,这听多了,也不免有些腻歪。
还有最重要的是——你说定都这些地方好,可问题是,那汉唐,那大宋,乃至于大元,不都亡了么?
在这里,提议定都大都,其实都已经可以算是一个蛮新鲜的提议了。
然而陛下觉得还是不够稳妥,主要是在接下来可能五年、十年之内,北方都很难说能够彻底保证稳定。
那么你怎么可能把一个国家的都城,给定在一片还没有彻底稳定下来的土地上?
于是,这一场有关迁都的商议,也就只能是暂时不了了之。
而李可的文章,虽说写得烂,除了开头一段,后面几乎全都是白话,字也写得丑,但是他的理由,却是显然跳出了千百年来原有的框架,不禁给人一种又惊又奇的感觉。
以至于李善长读完后,都不禁是开口道:“此文章虽说写的烂,但却是真的绝了!好一个塞王体系,好一个天子守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