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立马大喜:“谢老师!额……我忘了,我不会骑马。”
李善长:“……不会那就找时间学,走吧。”
然后一行人便通过皇宫的正南门正阳门进到了皇城之中。
一边走,一边李善长也是给李可介绍着这皇城里的布局,“进了正阳门,左手边是中书省、各军府,以及太常寺、钦天监,更远的,还有教坊司等,而右手边,就是六部,以及太医院、詹事府、还有你要去的翰林院。”
“翰林院的位置,就在进了正阳门后一直往右边走,走到尽头,再往北走,也走到尽头,那便到了。”
李可作着揖:“弟子明白,就是往右往前走就是。”
李善长又道:“你初来乍到,一开始他们不会给你安排什么活,你就负责看看别人怎么做的就好,你典籍的工作,主要是掌本院章奏、文移之事,并管理本院图书,不过你也不必太过于在意,反正,日后老师肯定会把你再抽调出来。你没事就跟着里头的人读读书,学学人家是怎么写章奏的就好。”
李可:“弟子明白!”
李善长又道:“如今翰林院的学士是宋濂,主要负责史料的编纂,另外还兼任太子的老师,侍读学士是朱升,位在宋濂之下,只不过,也谈不上谁就比谁更高一些,官品的不同,只能代表他们在学识上、在文坛上,可能存在着差距。宋濂是当世文臣第一,你可以好好地跟着他学。”
李可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明知故问道:“那老师您呢?”
李善长只好白了他一眼。
李可又问道:“如果我要学习书法,那又该找谁?”
“你随便找一个都比你写得好。”
……
不一会的功夫,李善长便把李可给带到了翰林院,而且,也跟翰林院的宋濂以及朱升见了面。
目前,翰林院最大的,应该说是地位最重的,也就此二人吧。
虽然还有一些类似编修的人,但这些人在李善长看来,顶多算杂鱼,压根都没有向李可介绍的必要。
“唷,左丞相怎么来了?”
宋濂、朱升在见到李善长亲自到来,也是连忙起身作揖。
李善长在给他们回礼后,也是开门见山地道:“这位便是李可,同时也是我刚收的弟子,他由于不熟悉路,于是我就带他来认认门。”
两人同时身形一滞,满是疑惑,不过很快,又恢复了过来,一旁七十岁的朱升,原本都已是老眼昏花、鬓发皆白的这么一个人了,此时听到眼前之人就是李可后,也一脸惊讶地道:
“你就是写出《论塞王体系,以及天子守国门》文章的作者?”
李可谦虚地给他们行了行礼,“小子可能思虑得还不够成熟,若是学士们觉得有哪里写得不够好的,希望你们可以多多指教,让小子可以快快地进步。”
宋濂也来了兴致,虽说他跟李善长的关系,其实不能谈得上有多好,但毕竟以后跟李可都要抬头不见低头见了,那就没必要在这把关系给弄得太僵。
说道:“我们可没有指教的本事,因为你的这些想法,便是我们,也想不出来。真是后生可畏!允升,甚至他的塞王体系以及天子守国门,恐怕一点也不比你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差吧?哈哈!”
朱升,字允升也是跟着笑道:“确实一点也不差!”
李可便假装不知道‘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是什么东西,引这几个老家伙说,好家伙,一下子,便又让他们回忆起青春往事了。若是能吃肉喝酒的话,估计这些老家伙都能立马来上几杯。
“没想到朱学士还有这么大的功劳!”
“不值一提,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