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说网 > 穿越历史 > 操控祖宗:从楚汉争霸创千年世家 > 第130章 以退为进,方能始终【3k】

第130章 以退为进,方能始终【3k】(1 / 2)

武德六年,春。

天清气朗环境十分美好,整个长安城的人都见证了一出大戏的演绎和继续发展。

陈璟的“辞官告老书”并未曾得到皇帝的准允,而是开始了惯例的三请四让流程,但当三请四让流程结束了之后,出乎人们意料的事情发生了。

皇帝没有对陈璟的辞官告老书发表新的态度——按照常理来说这个时候的皇帝应该是表示同意的,然后陈璟就可以顺理成章的回去了。

但也同样没有对陈璟的告老书表示否定——否定了之后,陈璟就需要正式回到朝堂上,承担起来一个身为丞相的职责了。

可以这么说,通过陈璟和皇帝的“交手博弈”,陈璟暂时处于一种“薛定谔”的状态中。

因为皇帝没有批示——所以陈璟在名义上还是丞相——因为陈璟已经提交告老书——所以他此时在实际上已经离开了丞相的位置。

一个完美的“工具人”就这么诞生了。

既占据着丞相的位置,让什么人都没有办法升上来,又没有占据着丞相的位置,可以让皇帝陛下信任的大臣们以另外一种身份把控了丞相署的权力。

在这一年,皇帝对于霍氏的宠爱也逐渐的走上了巅峰。

霍光从地方回来之后,将他对于地方诸多藩王的调查等事全都提交到了皇帝那里,但出人意料的是,皇帝并没有很急切的对这些政务进行处理,反而是暂时拖延。

至于霍光?

因为这一次立下的功劳,所以霍光被皇帝陛下赏识,正式进入到了朝堂之中,成为了皇帝身旁的“郎中”,而随着皇帝的一纸令下,霍光只在郎中这个位置上做了三天,就马不停蹄的升级到了另外一个位置。

这个位置,名为——“尚书台”。

是的,尚书台。

这是一个方才成立没有多久的机构,但他的“权力”却如同是“丞相署”一样,甚至是较之丞相署更大一些。

因为丞相署无论在如何的庞大,他名义上也是一个“臣子”机构,而尚书台则是不一样。

尚书台是皇帝所设立的“内庭机构”。

或者说,这个时期的尚书台并不是日后的“尚书省”,哪怕在法理上、在职能上、在传承上、乃至于在任何的时空概念上去看,尚书台都是尚书省的前身。

此时的尚书台更加类似于大明时期的“司礼监”。

他是一个由皇帝设立的,帮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机构——或者说他更像是司礼监以及内阁的结合体,因为他同样是可以干涉外廷的朝政。

这个机构的前身是文帝时期的“内廷”,当初的文帝为了制衡前朝的势力,所以发展出来了这么一个内廷,以对应以丞相为首的“外廷”,发展到了武帝时期,内廷其实已经形成了完善的模型和政治体系。

只是到了武德帝时期,武德帝彻底将这个机构给放在了表面上,也就是所谓的“尚书台”了。

霍光便是第一任的尚书令。

而事实上,大汉未来的政治框架机构,在这个时期已经初具规模。

丞相事实上从一个变成了“三个”。

第一,丞相。真正意义上的、名义上的丞相。

第二,尚书台令。名义上的郎中、实际上的内相。

第三,丞相署内吏。名义上的吏,实际上的高官。

而在这种情况下,“丞相”陈璟因为想要告老,所以已经离开了丞相署的情况下,大汉的朝政开始形成了“楚汉争霸”的局面。

此时的朝廷“党争”,实际上已经从原本的“陈氏”对抗“外戚”转变为了“陈氏”对抗“霍氏”。

看似没有发生变化,但实则发生了非常惊人的变化。

因为一个人。

一个名为“卫青”的人,一个功勋卓著的人,一个几乎可以说的上是必定青史留名的人。

卫青和霍去病原本是外戚势力集团的核心人物,他们两个人代表着的、象征着的就是外戚势力集团,因为他们是现如今的陛下,当年的太子刘据的舅舅和表哥。

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就会形成“陈氏”对抗“刘据”的局面,而这样子的局面一旦形成,朝堂上的微弱平衡立刻就会被打破。

所以刘据费尽心思的转变了这种矛盾。

将“陈氏”和“皇帝”的矛盾,转变成了“陈氏”和“霍氏”的矛盾。

可能会有人说,那现在不还是一样的吗?

难道霍去病和卫青就能够从霍氏集团中脱离出去了?

答案是:对的,他们可以从霍氏集团中脱离出去,或者说必定能够从霍氏集团中脱离出去。

这也是刘据削弱陈氏与刘氏矛盾中的神来一笔——他同时削弱了外戚势力集团,或者说直接将外戚势力集团给连窝端了。

在这里,若是刘据必须要感谢一个人的话,那么这个人一定是“霍仲孺”,或许有人对这个名字不熟悉,也或许有人觉着这个人很无关紧要,但不得不说,在如今刘据的谋划中,霍仲孺这个人居功甚伟。

他很多人不熟悉,但他有两个儿子,所有人应该都很熟悉。

一个叫做“霍去病”,另外一个叫做“霍光”。

在这里必须是要整理一下思绪谜团。

最新小说: 穿成农家子,妻妾越多,发家越快 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公子千秋 分身的次元聊天群 今夜不谈情 才不要和血族公主谈恋爱 失忆后清冷教授又娇又软 我的N次穿越殃家祸国 玄武门对掏,我真没想当太孙 民国:烽火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