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朱元璋心中真正防备的是鞑靼部,而非瓦剌。
鞑靼部毗邻大明北境,一直对大明虎视眈眈。
现在好了,大明的隐患彻底消失了,他朱元璋再也不用时刻提防北境出现状况了。
刚刚群臣在场,朱元璋不好发表感慨,毕竟此时是大孙竖立威信的最佳时机。
所以早朝的时候,即便群臣奉承大孙的同时,也在拍自己的马屁。
朱元璋始终都保持沉默,就仿佛这一切早就在自己的预料之中一般,没有流露出些许的激动之色。
如今,朝堂上只有他们爷孙二人,朱元璋便无须演戏。
大笑道:“大孙,你真的是太厉害了,皇爷爷没有做到的事情,你却做到了,真不愧是咱的大孙!”
向来不喜欢吹捧的朱元璋,此时居然破天荒的开始夸奖自己的宝贝大孙。
当然,朱元璋也明白,大孙的步伐,不可能止步于此。
既然提出大明还有许多地方没有征服,那么大明的版图,必定会继续扩张下去。
自己的大孙已经长大了,根本就不需要自己在背后护持。
甚至让朱元璋有一种错觉,自己出现在大孙的身边,实在是有些碍事。
若是任由大孙自由发挥的话,没准大明会发展的更好。
朝政之事有大孙着手处理,根本就没有自己什么事情。
自己的想法过于老旧,有些时候根本就看不懂大孙的手段。
但经过一段时间后,这才会见识到,大孙的手段与眼光,那是何等的毒辣。
有这么一位本事强大的大孙在,自己该做的事情就是好好的颐养天年,看着大孙一步一步的带着大明走上巅峰。
就像此次蓝玉率兵出征时,那些文臣们主动请求随军出征时。
朱元璋的心底其实是抗拒的,不过为了能够让自己大孙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决定。
即便落得一个穷兵黩武的骂名,他也没有开口去阻止。
根本就没有料到,骂名地没有,反而是自己的眼光有问题。
每每想到这里的时候,朱元璋的老脸不免一阵的发热。
好在当日的自己没有吭声,否则的话,这张老脸算是丢尽了。
至于大明军队主动出击进攻其他国度,朱元璋更是没有半点的担心。
因为凭借大明现有的国力,根本就不会担忧不给不足的问题。
自己苦了一辈子,即便是坐上的皇位,也没有想过,大明会有如此富庶的一天。
这一切的根本,都来自于大孙。
至于粮食的问题,更加不用担心。
因为新型种子的问世,大明现在的粮食产量,远远超越了众人的认知。
产量之高,足以支撑朝廷连年征战所需,根本就不用担心粮食不足的事情发生。
就在捷报传递回来的时候。
今年的粮食产量也被统计了出来。
各地缴纳粮食的数目,也汇总到了户部。
负责统计的官员,即便经历过数次难以置信的经历,依旧被震的不轻。
望着面前呈报上来的数字,颤抖的手指点在上面。
哆嗦询问:“你们确定没有统计错?”
下边的官员闻言,也只能苦笑回应:“大人,我们核对了好几次,确定没有算错!”
听到下属的话语后,书记官再次倒吸一口凉气。
大明,终于无需在位粮食发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