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难以置信(1 / 2)

最后统计出来的这个数字,绝对是真实存在的,不可能作假。

为了防止下边官员欺下瞒上,所以朱元璋早就做出了应对之策。

一明一暗两条线路。

明线就是各地官员。

暗线就是朱元璋派遣在各地的锦衣卫。

只要粮食的出入量不大,那么就算这些地方官员们做的不错。

毕竟任何东西需要做统计,都会有误差的存在,朝廷也认可误差的存在。

但最终的数字却需要一明一暗两条线,共同将统计出来的结果呈送过来。

如此一来,想要作假,根本就不可能。

那些负责统计的官员们,被各地送来的数字折磨的头昏脑涨。

而自己计算出来的数字,更是远远超越了自己的想象。

如此高的粮食产量,甚至已经超越了当年隋朝积累下来的粮食总数。

世人都知道隋炀帝穷兵黩武,好大喜功,不然的话,也就不会有唐朝什么事儿。

隋朝灭亡后,其多年储备下来的粮食,一连被大唐使用数年,依旧没有见底。

由此可见,当年的隋朝有多么富庶。

能够积攒下来如此海量的粮食,更是不知道经过多少代人的努力。

可是大明呢?

粮产达到这个效果才用了多久,满打满算也就是两年的光景。

要不是这些数字是自己一手计算出来的,旁人要是与自己这么说,必定会给对方一个大逼斗。

奈何,这种事情就是实实在在的发生了。

只能与诸位同僚苦笑道:“你们说,这能怪大人不信吗?”

“不管怎么说,咱们都是如实汇报,大人若是不相信的话,大不了自己下去调查就是了!”

依稀记得上一次统计粮食总数的时候,也是这样的结果。

所以,再多的解释都是徒劳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问心无愧就好。

书记官也只能轻轻点头,然后苦笑起来。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们这些户部官员竟然会担心粮食的产量太高,而引发造假的问题。

当最终的数字送到杨思义面前的时候,杨思义沉默了。

毕竟有了之前江南之地及其他试点的粮食产量后,他已经能够接受这些巨额的数字了。

并未流露出些许的异样之色,反而将账簿揣入怀中,直奔皇宫。

真也好,假也罢,最终的结果,还是由皇孙殿下去处理吧。

此时,朱雄英正在批阅奏折,便听到太监的禀报。

声称户部尚书杨思义在外求见。

心中清楚杨思义这个时候来见自己,必然是有要事与自己商议。

这才吩咐道:“宣他进来!”

最新小说: 法兰西之父 村民饥荒我吃肉,我把儿媳养肥肥 亮剑: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 大乾悍卒:我有一个蟒蛇分身 废太子的早死原配 文豪1879:独行法兰西 说好的忠臣系统,每日逼我做反派 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 朕,都是为了大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