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死谏(1 / 2)

天光渐明之际,二十余万人的盛大聚会渐次散场。

遵化乡民首先对着大明龙旗和皇帝节钺跪拜,怀揣大饼,兴奋的一路说笑,返回家中,皇帝亲临和大胜盛宴注定会成为遵化百姓口中的传说。

今日双饼的孩童未来或许还会跟自家儿孙讲述,老子见过皇帝的传说。

便是军户家属,哀伤未退,但第一次抚恤直收,满满的荷包也会让他们稍加满足,跟随皇帝打仗和以往还是有区别的。

望着大部分忠烈之家的铜牌,偶尔也有对自家儿子丈夫的抱怨,都是死,你怎么就不迎敌而死?

领到建奴尸体免税凭证的士绅大家更是满足,自家娃娃可得看紧了,一生免税役啊,死了就亏大了。

唯有土地清丈,兵部直属有些腹诽,这么大好扩张的机会没有了,还不知道家里以往占没占军屯,如果有,快点找个傻子接盘吧。

朵颜牧民也过了一个不存在的节日,天可汗说的铁锅啥时候发,不过减税不用供养头人也是大好恩赐啊。

唯有老牧民有些迷糊,以后,我们也是大明人了?大明保护我们,我们不能去长城内抢了?

新组建的朵颜卫已经整装待发,他们人手还远远不够,就算吸纳了单身流民义勇,人数也是不够的。

他们还要勘测地理,不知道在哪里建立驻所卫城,事情很多。

章世明领了黄得功,刘肇基这两个据说要做马匪的混蛋和几个昭武卫武进士来到长城城楼向皇帝辞行。

祖大寿和满桂也差不多是同样目的,不过两个人勾肩搭背的,显然有不少换镇事务多多交涉,绝对不是私下利益交换。

方懋昌也和山东残部将领在一起,小皇帝人手不足啊,只给了一千直属,说好的五千呢,还是先把几个手下稳住再说吧。

张可大和毛文龙也在互相勾兑,皮岛的走私利润绝对要给毛帅红包,老张绝对不是不懂事之辈,以后在皇帝身边还请为东江多多美言,东江苦东江累啊。

曹鸣雷的确是社交达人,他居然烧起了顾肇迹顾侯爷的冷灶,把已经无兵无将的顾侯爷感动得一把鼻涕一把泪,没错,曹总兵以后就是镇远侯府的坐上宾,有需要尽管开口。

文臣们的脸色就有些凝重不好看了,蓟镇这边,大批落马,还存留的人多少都有些战战兢兢。

王元雅已经如同鬼魅,人人避之不及,相反新任巡抚卢象升虽然还没有正式的圣旨,但高大的他已经被围得看不到头了。

要知道当初弹劾卢象升就是王元雅扛旗,此时两个人一个形单影只,一个门庭若市,“卢阎王”也眉清目秀了。

张凤翼和翁鸿业两位同年似乎有些蜜里调油,却不知道两个人只不过一同中了进士,哪里来的这么深的感情。

翁起居安慰张知府,绝对要升,而且多半是平辽,你的功绩不过稍逊卢某人,胆略其实不差的。

范景文本来应该是场中焦点,大总督嘛,不过他顶着黑眼圈,绷着死人脸,一副生人勿近的模样,的确神鬼辟易。

唯有一身飞鱼服的王世德待在他身边,低头听取他闲言碎语中的各种指示。显然,朱慈炅五权分立的想法有些一厢情愿,大明良好的传统依然是总督牛逼,总督最大。

熊明遇收获满满,无赏而赏了。从此以后,熊大人也是大明名帅了,天下无人敢小视他在兵事上的发言权。真真是时也,命也。

他召集兵部的官员商讨的是蓟北清田之事,要严格落实英明神武的大皇帝关于清田的最高指示。反正熊大人也是大佬了,大佬总喜欢重复领导的话,别管有没有用,但绝对不会错。

孙传庭也一脸疲惫的向一直挺立在大堂的袁可立袁大人低头请教,基本算是执弟子礼了。

连刘兴祚过来跟袁大人行礼,袁大人都是一副不想搭理的模样。对孙传庭的话,他倒是颇感意外,居然耐心回应。

满堂文武济济,嗡嗡之声不休。

一会陛见之后,大家就要各奔东西了,虽然昨晚已经在大宴会上连络过感情了,但醉熏熏的难免还有遗漏,这不得抓紧时间弥补。

最新小说: 这个崇祯太过极端 法兰西之父 村民饥荒我吃肉,我把儿媳养肥肥 亮剑: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 大乾悍卒:我有一个蟒蛇分身 废太子的早死原配 文豪1879:独行法兰西 说好的忠臣系统,每日逼我做反派 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