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南京官药案(8)(1 / 2)

王肯堂本不在朱慈炅始召名医之列,是赵献可告诉刘应坤他在南京的。

而王肯堂寓居的住所正是董其昌家中,董其昌被东厂锦衣卫都察院联合出动抓捕梁廷栋的事吓坏了,回来后神不守舍。

王肯堂实际已经和董其昌讨论过《圣散子方》,他本人其实是反对用这个药方的,奈何董其昌说是他献上的《圣散子方》,要王肯堂为此事背书。

王肯堂开始也只是认为《圣散子方》不合用,未必致死,听到吴有性讲述才大惊,这要真致死还不得牵连老董。

当医学问题和政治问题沾上了边,在医学圈中德高望重的王肯堂也有些不纯粹了。

“那这位吴医生的意见是《圣散子方》一无是处,根本就不该问世,却不知道阁下研制出了什么防疫用药取而代之?”

吴有性的激动瞬间哑火,《圣散子方》一无是处吗?当然不是,至于他的防疫用药,此时的吴有性还根本没有概念,可以自己研制吗?

不过,在座五位名医皆是水准之上的,同样年轻的李中梓感觉王肯堂是在偷换概念,他也要在小皇帝和刘阁老面前展现水平。

“若依王大人所著《伤寒证治准绳》,是不是需要先讲脉、因、病、证、治?我赞同吴医生所说辨证施治,若《圣散子方》有致命缺点,我等不应该小视,应详辩其得失,以为皇上、阁老提供决断依据。

就在下个人而言,《圣散子方》似乎多辛温燥热之药,以阴阳相合来看,确实不太适合本次大疫。在下感觉其用于寒湿疫,似乎更为妥帖。”

王肯堂嘴角抽搐,闭口不言,李中梓用他的剑来破他的盾,让他相当尴尬。这该死的董老头,你就知道些皮毛,瞎献啥狗屁古方,你都快入土了,莫非还能进步入阁不成。

一直未开口,低头沉思的赵献可突然说话。

“附子量太大了!这方子不行。景岳兄,就算君臣相佐,阴阳相克,此方亦有大谬。高良姜和吴茱萸也颇多刺激,这方子不能用,更不能定为官方用药。”

张介宾点点头。

“是有些不妥,大谬谈不上,减少附子用量即可。况此方用药达二十七种,耗资颇多,若染疫者较少,没有太大问题,若染疫者较多,国家财政恐有困难。”

张介宾看向小皇帝,你说通报是假的,现在又有新死者,到底疫情严重不严重?不经意中,张介宾的医学思维里也夹杂上了政治因素,更从财政方面提出问题。

“空口白话不行,阁老,皇上,草民请入隔离大营,具体查看病患和死者,再作决断。”

赵献可刚到,刚在太医院报名,太医院的官员看他年纪大,让他先休息两天,还没有分配到任务,赵献可并没有接触到染疫病人。

朱慈炅对赵献可这句“空口白话不行”大为赞赏,他看了看张介宾怀疑的眼神,转头回避。

“朕需要知道《圣散子方》是否致命,现在看染疫者不行,这么晚了,一来一回天都亮了。此政涉及百姓生死,一刻也不容耽误,否则朕也不会夤夜召卿等入宫。

宫中有个宫女不是染疫者,但她服用了《圣散子方》。若要查看,田维章,你带这位——”

刘应坤赶紧回话,“赵献可。”

“你带这位赵医生去看看吧,速去速回。”朱慈炅看到李中梓也想开口,又补充道,“那就都去,朕等你们回来。”

张介宾已经看过了,想了想也决定再去看看,吴有性也自然跟上。

朱慈炅话语虽少,但赵献可竟然眼中湿润,眼中飘过行医途中见过的饿殍,御阶上天子念民的童颜。出了御书房,呢喃了一句,“圣主在朝啊!”

最新小说: 这个崇祯太过极端 法兰西之父 村民饥荒我吃肉,我把儿媳养肥肥 亮剑: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 大乾悍卒:我有一个蟒蛇分身 废太子的早死原配 文豪1879:独行法兰西 说好的忠臣系统,每日逼我做反派 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