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说网 > 穿越历史 > 风起明末 > 第四百七十四章:堂堂之阵

第四百七十四章:堂堂之阵(2 / 2)

嘉靖隆庆时期,蒙古诸部,出了一位雄主——俺答汗。

在俺答执政期间,向南屡屡入塞犯明,并于嘉靖二十九年包围北京,制造庚戌之变。

而后俺答向北、向西击败敌对的兀良哈万户及瓦剌等部,并占领青海,向东迫使蒙古宗主大汗打来孙东迁辽河套。

但是最后的结果,在明廷军事、政治、经济的三重打击之下。

俺答最终接受封贡,为大明顺义王,为大明金国之国主。

正因为明廷对于蒙古的遏制,蒙古诸部不断的衰弱,才使得他们大清的崛起。

否则蒙古也不会被他们大清所击败,成为他们大清的臣属。

明廷的两百余年的作为,真正的诠释了,什么叫做九世犹可以复。

历数上千年,诸如此类之事,汉武北伐,唐宗征虏,难以胜数。

成化犁庭的旧事还在眼前。

黄台吉的心中沉重。

陈望如今执政南国,奉天子以令不臣,问鼎神器之心昭然若揭。

只待建功立业,便可以挟大胜之名望,迫使明帝禅位。

就算他们现在如今重新逃出关内,陈望也绝对不会放过他们。

昔日蒙元衰落之时的旧事将会重演。

昔日的明军北上万里,追元庭于捕鱼儿海。

沈阳距离北国不过千里,陈望又岂能会放过他们。

济宁城下,那一声声的雪恨,就已经是陈望表明的态度。

一旦败出关内,哪怕是天涯海角,靖南军都会尾随而至。

到时候等待着他们的,只有灭亡一途,再无他路可走。

“不能输……”

黄台吉喃喃自语。

他的心中清楚无比。

这一场仗,打也得打,不打也得打。

陈望根本就没有给予他任何其他的选择。

黄台吉的心中悔恨。

他一生谨小慎微,深知以小伐大的不易,但是最终,还是太过于急切了。

时机还未到,他就不应该领兵攻陷明廷的京师。

是他的自己的选择,让陈望彻底摆脱了掣肘,将大义的名分牢牢的掌握在手中。

若非是如此,陈望麾下哪怕是再如何的兵强马壮,也需要继续积蓄力量。

不说是如何摆脱明廷的掣肘,就算其真正的掌握了中国的权柄,号令北伐,也需要花上大量的时间来积蓄兵力。

他们盘踞在关外之地,借助了地利和骑兵的优势,足以立于不败之地。

靖南军虽然受降了大量的明廷的军兵,以及大西、万民军的部队,但是骑兵的总数还是只有七八万骑。

能够用于北伐的骑兵,就更加的少了。

要想积累出足够支撑北伐的骑兵,靖南军还需要继续的积蓄骑兵。

步兵哪怕是再如何的强悍,也难以取代骑兵的作用。

到了关外的草原之上,真正能够决定战局胜利,还是骑兵。

而且最为重要的是一点,陈望若是想要北出山海关或是长城,必须耗费大量的金银粮草,来维持着这一场战争。

如果他们没有入关,攻陷京师,李自成占据着西北,陈望短时间也没有办法将全部的精力转移到他们的身上。

但是现在,他们身处关内,局势已经容不得他们再度撤离关内。

黄台吉明白,一旦此时撤军。

外藩蒙古诸部,恐怕都会因此哗变,从而倒向靖南军的一方。

失去了外藩蒙古这一重要的臣属,重回辽东,和坐而等死根本没有任何的区别。

黄台吉审视着身前的舆图,重新回忆着这数月以来靖南军的动向。

随着一点点的推演,局势和脉络也逐渐的在黄台吉的脑海之中清晰了起来。

那些看似散乱的军事调动。

此刻竟如棋盘上的黑白子般显现出精妙的杀局。

密密麻麻的汗水逐渐从黄台吉的额头之上渗透出来,他的呼吸渐渐沉重。

黄台吉的面色也随着手中的军旗的摆放,逐渐的变得越来越白。

黄台吉发现了一个恐怖的事实。

从他们入关开始,从扬州之战的开始之初。

陈望就已经是算好了一切,筹划好了一切……

从开始的兵围徐州,再到李岩调兵北上,再到他们和李岩建立联络,最终下定决心进攻京师。

李岩在扬州之战看似有着许多的机会,但是至始至终,都根本没有任何的胜利的希望。

他们的每一步,每一个决定,都精准地踩在陈望预设的棋路上。

“原来……从扬州开始,这一切都在你的算计之中……“

黄台吉紧咬着牙关,握紧了着双拳,他的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好一记杀招。”

“好一局妙棋……”

舆图上那些原本零散的标记此刻已是连成一片,宛如一张逐渐收紧的罗网。

黄台吉的目光从济宁移开,一路往西,一直移动到了河南境内怀庆、阳武的方向。

他此前并不认为陈望会领兵北上的最大原因。

正是因为陈望将麾下战力最强的两师,汉中镇下的两营放在了阳武与怀庆两地。

但是眼下看来,这正是陈望让他放松警惕的布置。

再加上固守淮河一线的布置。

这才使得他下定决心,征召外藩蒙古入关,进攻关宁。

而后吴三桂的叛变,也在陈望的预料之中。

陈望借斩杀吴三桂,断绝了关宁叛降的道路,煽动祖氏报仇雪恨的决心,将辽镇彻底的绑上了自己的战车之上。

一张针对他的大网也在此刻织造而成。

帐帘掀开,一名身着号衣的信使带来了西北的消息。

“李自成奉旨,引兵十五万,自西安出,猛攻潼关!”

这道军报,本该是黄台吉期盼已久的消息。若在半月之前,他必会抚掌大笑。

顺军自西而来,与他们两面夹击,足以让靖南军腹背受敌,首尾难顾。

但是现在的一切都已经晚了。

可此刻,黄台吉只是缓缓抬头,目光越过摇曳的烛火,望向舆图之上怀庆所在的地方。

“原来……连这一步,你也算到了……“

他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疲惫。

陈望早料到了李自成可能的牵制,故而将汉中镇下精锐的一师屯驻怀庆,为的,便是防备西北之敌。

豪格那边,现在兵力薄弱。

根本无力进攻河南之地。

靖南军大军云集济宁,济宁防线摇摇欲坠。

豪格在卫辉府已经毫无意义,只能将他也调到济宁,稳住局势。

但豪格领兵撤离卫辉府后。

左光先所领的兵马也就得到了解放。

济宁的靖南军,也因此再添一大助力……

帐内的光线渐渐暗了下来,直到亲卫轻手轻脚地入内,点亮了帐中的灯烛。

昏黄的火光映照下,黄台吉这才反应过来,他在帐中,已经从午时坐到了黄昏。

烛火在黄台吉的双眸轻轻的摇曳着,映出的,只有一片冷寂。

最新小说: 从被娇妻逼迫传宗接代开始渔猎满山 哈哈哈,大周 古代:年方十岁,登基称帝 请问,你们奥林匹斯山,是窑子吗? 寒门天子:开局灾年,我带着全村造反 万历十五年 抄家?激活军火库后,我杀疯了 我的抖音通万朝,老祖宗兴奋麻了 大虞第一驸马爷 大宋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