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说网 > 穿越历史 > 风起明末 > 第四百八十一章:殊死

第四百八十一章:殊死(1 / 2)

“桥河集所驻兵马为河南镇第八师,所部兵力有一万两千人,孤悬于东。”

“泗水以东,仅有其一部,只要攻克桥河集,我军左翼便可大举南下,直接威胁靖南军主力侧翼,自其大军之后进击。”

清军中军望台,豪格坐在右侧的首坐之上,身躯微微前倾,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在陈望将曹变蛟调离了鳌关之后,黄台吉也将豪格从济宁的西面调遣而来。

黄台吉没有任何想要从济宁城西鳌关进攻的念头。

鳌关易守难攻,非是短时间可以攻克的存在。

若是聚兵强攻鳌关,陈望旦夕之间便会察觉,轻易便可以调动部队驰援稳固战线。

移兵西进,只会让正面的兵力变得薄弱,给予靖南军可趁之机。

所以在得知了曹变蛟带走了鳌关几乎所有的骑兵,只留下步兵守备鳌关之后。

黄台吉也命令豪格带领主力自南转进至济宁的东郊。

低沉的海螺声在众人的耳畔缓缓的回荡。

豪格的眉头紧蹙,他对于黄台吉下令从正面进攻的命令十分不解。

靖南军大阵右侧,泗水以东,仅有一师的兵马。

桥河集地势平缓,无险可守,并非是什么易守难攻之地。

他们的兵力雄厚,分出数万兵马,猛攻桥河集靖南军的军营,并非难事。

在骑兵之上,无论是规模还是战力都要强于靖南军。

到时候以步兵攻城,骑兵策应,可以从容备敌。

无论靖南军救是不救,都会使得情势糟糕。

靖南军若是来救,兵力若少,他们便可以围点打援,兵力若多,正面战场上就薄弱了许多,他们在在正面便会取得更多的优势。

靖南军若不来救,等到他们打下桥河集,便可以直接威胁靖南军的侧翼,势必极大的动摇靖南军的军心。

黄台吉微微侧首,冷冽的目光在豪格身上稍作停留,便又移开。

豪格感到那目光如冰刃般刮过自己的脸颊,虽只是一瞬,却仍然让他心头一凛,后面想要说的话也都生生卡在了喉咙里。

“你能看出来,难道你以为陈望就看不出来?”

黄台吉的眼眸之中闪过一丝失望,不过这一抹情绪很快又被黄台吉所压了下去。

他现在对于豪格实际上是予以重望,他现在膝下共有八子。

但是这八子之中,身份最高的只有豪格、福临、博穆博果尔三人。

福临和博穆博的年岁尚小,一人八岁,一人两岁。

另外的几个儿子,最大的四子叶布舒,时年也不过是16岁。

叶布舒的性格软弱,为他不喜,母妃身份低微,根本不能以为依靠。

五子硕塞,虽然勇毅,但也只有14岁,而且最为重要的是母妃是叶赫那拉氏,皇位自然是不能传承给他。

另外的几个儿子,全都是只有五六岁,怎么可能在这狂风暴雨的实际,挑起偌大的国家。

实际上,他现在能够传位的人,也只有豪格了。

不然他也不会让豪格统领两蓝旗,并且还封了亲王之位。

但是豪格却是一直以来都没有多少的进步,也没有立下太多的军功。

在军略之上,豪格的眼光不说与多尔衮、阿济格相去甚远,就是比起济尔哈朗、多铎都要差上许多。

对于多尔衮,黄台吉其实心中清楚无比。

他的这个弟弟,从来都不像是表面上那么恭顺服从,他很明白。

一旦他离开人世,只怕国家的权柄交接,并不会太过于顺利。

但是这一切,黄台吉却又无能为力。

眼下国家,还需要多尔衮,还不离开多尔衮。

想到这里,黄台吉的心中再叹。

若是豪格能够争气一点,有他一半的本事。

他也不至于会放任多尔衮、多铎两人如此之久,早就找寻借口将其废黜,然后选上更为忠心的奴才来管理现在的两白旗。

“要想短期之内攻下桥河集,谈何容易?”

“我军现在背临府河列阵,已无退路,在正面战场上,靖南军兵力与我等相差不多,我军十四万,靖南军十一万。”

泗水以东,黄台吉留下了万余的骑兵与驻守在桥河集的靖南军相持,正面只剩下了十四万人。

“此番陈望提兵北伐,所选军将,无一不是各镇之健勇,无一不是各军之骁锐。”

黄台吉的冷哼了一声,反问道。

“你以为我们真的在战力之上有什么优势吗?”

如今在济宁东郊正面战场上,他们的兵力确实是比靖南军要多,这是事实。

但是论起战力来,却是最多只是和靖南军相当。

黄台吉心中叹息一声。

他们终究还是先天不足,他麾下如今能够控制的十四万人里面,旗兵仅有将近七万人,这还是他将所有的旗兵几乎都系数调至正面战场的原因。

另外七万人,除去两万多名的绿营兵外,其余几乎都是外藩蒙古的部队。

这一部分的部队,披甲率不到三成。

外藩蒙古的部队,也不能去打什么硬仗。

而陈望所领的靖南军,却是无一例外,都是麾下的精锐之师。

这也是为什么他排布在前军的骑兵总数高达五万骑,却是压不倒靖南军仅仅两万的骑兵。

黄台吉也不敢将麾下的旗兵精锐压上。

因为这样一来,他便没有办法节制蠢蠢欲动的外藩蒙古。

黄台吉的心中郁结。

陈望一连串的布置,几乎压的喘不过气来。

阿济格那边,被牢牢的牵制在山东境内。

一连送来的几番战报,全都是不利之际。

左良玉领兵五万北上山东,占据青州府益度,威胁着京师的安危。

阿济格领兵与左良玉旬月之间交战十数次,竟然是败多赢少。

最后一次的大战,阿济格集结步骑三万,召集旗兵精锐,亲领大军,于黄昏日落之时冲击靖南军营地。

靖南军猝不及防之下多段阵线都被瓦解,杀靖南军前营主将李万庆,靖南军因此士气大降。

但是就在战局逐渐倾斜,靖南军溃势初显之时。

左良玉领亲从家丁千骑逆战,挡住了阿济格所领的精锐冲击。

而后靖南军各营将校纷纷上阵,前赴后继。

就连那个昔日在戊寅之变时,躲在保定不敢一战的故保定总兵刘光祚竟然也领兵压了上来。

靖南军也因此先败后胜。

若非是阿济格当机立断下令撤军,恐怕只此一战,东征大军便已就此覆灭。

阿济格若是没有办法牵制左良玉的动向。

左良玉便可以继续北上,就此打通前往天津、京师的道路,与固守关宁的明军取得联系。

到时候他们的出关的后路将会断绝,战败的消息传入关外,那些本就心怀二意的外藩蒙古也将会对他们露出獠牙。

崩溃。

只在旦夕之间……

阿济格麾下的部队不能动。

阿济格也不能。

黄台吉环顾四下,心中一片冷意。

“前阵已迫近敌阵两里!”

望台之上负责瞭望的军兵,从不远处跑来,俯首下拜,禀报道。

军兵的禀报,也将黄台吉有些发散的思绪给带回了现实。

他缓缓起身,举目远眺,目光越过层层军阵,落向薄雾飘渺的前方。

最新小说: 修仙模拟器 两宋英雄传 没人告诉我她是女帝啊? 夫君的遗腹子自带口粮 和闺蜜嫁进侯府吃瓜看戏(穿书) 文武悍卒 大楚悍卒 铁血大明从衙役开始 黄袍加身 逍遥紫衣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