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净土十疑论 > 第三集《净土十疑论》

第三集《净土十疑论》(2 / 2)

也就是说,我们今天在无量的诸佛的圣号当中,我们选择了阿弥陀佛的圣号当我们的皈依处。当然我们前面说过,第一个理由是释迦牟尼佛这么说,我们就这么相信,这是一个仰信。但是我们从经论上的学习,我们知道这当中还有两个重要的理由:

第一个就临终的因缘来说,我们念阿弥陀佛的圣号,能够蒙阿弥陀佛的本愿的摄受。这一点,你念其他的圣号是做不到的。临命终的时候,没有哪一个佛菩萨会到你的面前来,不可能;就是你要到哪一个国土去,你自己要解脱你自己的障碍,你自己过去。没有哪一尊佛的教主,他来到你的加护病房的前面,放光照你摄受你,把你带过去,没有这种因缘。约着临终的接引这部分有所差别。

第二个从现生的消灾的角度。当你在忆念弥陀圣号的时候,其实弥陀的光明已经在摄受你,念念之间在为我们消灾。

我前几天来上课之前,看到一篇报导,就是净土的一些所谓的念佛感应的故事。它里面讲到一件事,说是在大陆清朝的时候,江苏省有一个厨师。这个厨师他皈依了三宝以后,他就护持人家打佛七,他特别喜欢人家打佛七,只要有人打佛七,他就发心去煮饭煮菜。他在煮饭菜的时候,可能那个厨房跟大殿的位置也很近,所以大殿在念佛,他听到也起欢喜心,可能在煮饭的时候也哼几句佛号,当然他主要的心情就是护持大众修行。

日子一天天过去以后,他也不觉得自己有什么样的变化,他也感觉不出来;但是有一天他的儿子生病,生了重病。这个临命终的人诸位知道,临命终的人多少都有一点感应,对事情都有一些特别的感应。他儿子在临命终的时候,就对他父亲说,他说父亲啊,我这几天睡觉都有这个恶梦,有一些不好的梦境出现。我今生罪业起现行了,业力因缘成熟了,我恐怕来生要到三恶道去。他跟他父亲乞求说,他说我看到你的身边有很多佛号的光明,说你可不可以把你的功德分一部分给我。这个厨师的父亲说,我也从来不念佛,怎么会有光明呢,不可能的事情嘛。那么儿子说,他说父亲你只要答应就好了,你答应把这个佛的功德分一部分给我就好。父亲说可以啊,没关系,把功德分一部分给你就好。那么他这样子讲以后,他这个儿子就感到很安详,后来这个恶梦就消失掉了,就这样安详的往生善处了。

这个公案在讲完以后,作者就自己有做一个评语说,这个厨师他没有真实要念佛,他只是一种很轻率的,听到有人念佛,当然他起欢喜心,一种随喜的心,去为人家护持打佛七,念几句佛号,他的生命当中就积集一种无量光的功德了。那么如果我们今天很真诚的皈依,很真诚的信愿,一种强大皈依的心来念佛,那是什么境界,那个力量就更不得了。

这个地方的意思就是说,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在忆念弥陀圣号的时候,弥陀的光明都在照射我们,但是有时候我们自己不感觉到有什么样特别的感应。其实感应有两种,一种是明显的,一种是隐藏式的。明显式的感应就是说,你自己会感觉得出来;第二种是隐藏式的感应,就是说,其实你冥冥当中可能要去遭受什么灾难,你念阿弥陀佛时候化解,但是你自己也不知道。但是,从这个佛陀的这些经论上的开示当中,它很清楚的说明,阿弥陀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有八万好,一一好放八万四千的光明。这个光明,它能够去摄受你忆念佛陀的众生,摄取不舍。

所以我们就是基于两个理由:第一个,我们忆念弥陀的圣号,在现生蒙阿弥陀佛的光明的摄受,消灾。第二个,我们念阿弥陀佛的圣号,能够跟弥陀的本愿感应道交,而往生净土。

我们看最后的总结:

故知阿弥陀佛,与此世界极恶众生,偏有因缘。其余诸佛,一切净土,虽一经两经,略劝往生,不如弥陀佛国,处处经论,殷勤叮咛,劝往生也。

所以基于前面的两个理由:第一个有弥陀本愿的摄受,第二个有光明的摄受。所以我们选择了以阿弥陀佛的圣号来当我们的皈依处。

我个人也有一些念佛的经验和感应,不过我自己也不想讲,自己的感应不适合在大众宣说出来。不过我讲一个事实给大家做参考。我是民国76年,如果是西元的话是1987年读佛学院,我亲近了五个长老,有五位恩师。五位长老当中,有两位长老是往生了。这两位长老,我都亲自在临终的时候,在旁边做一些助念的工作先往生的呢,就是这两个往生的,一个是修禅宗的,一个是修净土宗。

这个禅宗的大德,是临济宗的大德,他是得癌症,大肠癌。他往生的时候,平常我们同学的感觉,总是觉得这个禅宗的大德比较有修行,因为他的作风很好。他早上两点钟多就起床,双腿一盘就坐3个小时。而且你要知道,中国的禅宗不是只有禅定,中国的禅,那个禅是般若波罗蜜。跟我们说的那个如来禅,经论那个禅不同。我们一般在经典上讲的禅那四禅八定,那是只有止的功夫而已,没有观的功夫,中国的禅宗,它有这种观照的我空、法空的智慧。

他临命终的时候,这个禅宗的大德,我的师长,他临命终本来是要坐着往生。但是他坐了一段时间以后,觉得身体有障碍,没办法,后来他就只好放弃用坐的方式,他就躺下来往生了;当然禅宗的大德往生,他是不念佛,他念另外一个圣号。但是我感觉得到他临终的时候,他的相貌有一点痛苦的感觉,还有点挂碍。这当中有一些病痛,从他的表情上看,他往生的因缘不是非常非常的好。

另外一个,这个禅宗的往生了以后,隔年我也看到我们修净土宗的一个法师往生。这个净土宗的法师,他本身是念佛、讲经,主要这两个。平常就是念佛、拜佛、讲经,他平常很少打坐。到临命终的时候,他也是得癌症,他是胃肠癌。当然癌症末期的时候都有病痛;他刚开始,我们还没有助念之前,我们感觉的到他脸色也是有一些病痛的干扰。当然身为净土宗呢,他平常对弥陀的圣号就有一种强烈的皈依的心。

我们所有的同学就把他围绕起,我们那个时候是净律学佛院第一届的同学。大家就念佛,一开始就为他开示,说老和尚啊,你现在的身体已经不能再使用了,你应该要以一种皈依的心,忆念弥陀的圣号求生到净土去,把今生的这个臭皮囊放下。当我们同学在为这个净土宗的法师念佛的时候,我自己在旁边看得很清楚,差不多只有十五分钟而已,他的脸色开始有变化;就是他那个心已经随顺我们的佛号而转,就是相应,我们在念佛的时候,他的心跟我们的佛号相应。

当然跟佛号相应以后,弥陀的本愿就开始加持他了。他的脸色本来是很苍白的,后来慢慢慢慢转成红润,而且带一点微笑。最后,念了大概几个小时以后,他的手就动一下,他希望我们能够把他扶成吉祥卧;我们同学就把他扶成吉祥卧,没有多久他就在吉祥卧中往生。我们那个时候的同学,我们同班同学那个时候正式毕业有六七个,都在现场看到,后来大家事后讨论,都很多感慨。

就是禅宗的大德,其实他本身以自己的力量来说,他修持得不错;但是在临命终的时候,腊月三十算总账。就是说,我们今天在临命终的时候,它是把你无量劫的业力都拿来算。所以你今生薄弱的这种心念力量,假设不仰仗弥陀的摄受,我们的确很难跟无始的业力抗拒。修净土的法师,我们看得很清楚,刚开始他也是有障碍,但是当他跟佛号相应的时候,我们真的感觉到佛的功德在摄受他,他的身心开始变化。

所以,我们今天在选择弥陀的圣号,有两个理由:第一个阿弥陀佛的圣号有光明的摄受,使令我们现生消除罪障,消灾免难。第二个阿弥陀佛的圣号有弥陀本愿功德的摄受,能够使令我们临终的时候,蒙佛接引,往生西方。这个就是我们在十方诸佛当中,选择弥陀的圣号当我们的本尊的理由。

甲五、具缚得生疑

我们再看甲五、具缚得生疑。我们先看征问的地方:

乙一、征问

具缚凡夫,恶业厚重,一切烦恼,一毫未断,西方净土,出过三界,具缚凡夫,云何得生?

这个地方的意思就是说,我们今天念阿弥陀佛的目的是要求生净土,但是从因缘的角度来观察,我们无量劫来,所造的杀盗婬妄的罪业是如此的深重,而且我们内心当中,还有很多很多负面的思想情绪、烦恼。西方净土本身是一种清净庄严的果报,是离开三界的。那么身为一种具足烦恼跟罪业的凡夫,怎么能够去求生到清净的国土去呢?就是以这样的一个因缘来问难。

我们看乙二的释疑,看这个怎么回答:

乙二、释疑

有两种缘:一者自力,二者他力。

我们在成佛之道当中的整个修学有两种选择:第一个是仰仗自力,这个自力当然就是我们自己的心力。第二个是仰仗佛力,这个仰仗佛力,也包括我们自己的心力,也包括佛陀的加持力,自他的两种力量。

我们先看自力的修行:

自力者,此世界修道,实未得生净土。是故《璎珞经》云:始从具缚凡夫,未识三宝,不知善恶因之与果,初发菩提心,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受菩萨戒,身身相续,戒行不阙,经一劫、二劫、三劫,始至初发心住。如是修行十信、十波罗蜜等无量行愿,相续无间,满一万劫,方始至第六正心住。若更增进,至第七不退住,即种性位。此约自力,卒未得生净土。

那么首先我们讲到以正常的通途的圣道法门,圣道的修学当中,在《菩萨璎珞经》上说,我们一个生死凡夫,刚开始是不识三宝,不知善恶因果。如果我们今天回想我们在没有学佛之前,我们的内心可以说是颠倒的,我们也不知道什么叫东西南北。不知道东西南北,我们的内心就跟着感觉走,我现在的心情想要做什么事,你就去做了。我要做这件事情,你内心当中也没有任何的标准,来衡量这件事该做不做,因为你根本就没有所谓的正见。没有正见,就跟着自己的经验,或者就跟着自己的感觉来做一些事,可能是善业,也可能是罪业,反正你自己也搞不清楚。

当然,过去的善根的引导,我们慢慢的就跟三宝接触了。三宝接触以后,发了菩提心,在整个修学当中,第一个是信心,第二个是持戒。那么当我们刚开始归入三宝,是仰仗信心,相信三宝的功德。这个相信三宝的功德,根本上佛法僧是相信法宝。其实我们真正的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我们真实的皈依是法,皈依法。那么皈依法,为什么也皈依僧,也皈依佛呢?因为佛陀有说法之恩,他是说法者;没有佛陀的出世,我们根本不可能遇到什么是真理,不可能。那么为什么也皈依僧呢?因为佛陀灭度以后,佛法靠僧宝的延续,才能够住持下去。

所以僧宝有住持之恩,佛有说法之恩,法有开慧之恩——开启我们心中智慧的恩。但是我们真实的皈依是皈依法,皈依真理。

那么皈依这个法,我们也简单说一下。其实佛陀在出世之前,印度有所谓的九十六种外道,外道其实就是所谓的哲学家、思想家。所以其实佛陀在出世之前,印度就是一个文化很高的国家。九十六种外道,他对生命的观察也有他们一套的理论,归纳起来,就是两个理论:

第一个是邪因缘论。有一派主张说,生命的吉凶祸福,是有一个主宰者来主宰我们,或者说是大梵天,或者有些人说上帝。换句话说,我们自己想要快乐或痛苦,我们自己没办法做主;那么没办法做主,是谁来决定呢?是那个主宰者决定的,他可以赐给我们快乐,他也可以赐给我们痛苦。所以我们想要离苦得乐,唯一的方法就是向我们的神祷告,礼拜、赞叹、供养、祷告,祈求我们的神来给我们快乐。这样的因缘论,就是邪因缘论,就是不正确的,向外追求的。这是第一个说法,就是邪因缘论,所谓的常见。他认为生命有一个恒常不变的,一种大有能力的人来支配我们的命运。

第二种就是无因缘论。这个无因缘论是更可怕了。无因缘论就是说,生命只是一个偶然,就是所谓的生命,就像这个树叶,风一吹树叶掉下来一样,它只是个偶然,它没有任何理由。这个人为什么福报很大,这个人为什么一出生的时候很多缺陷,这件事情完全没有理由,它是一个偶然发生的。就是生命根本就没有轨则,你造善也不会成就安乐的果报,造恶也不可能因为恶业去招感痛苦的果报。

生命是完全没有任何轨则,没有理由的,那么我们想要做的事情就是一个,及时行乐,因为只有今生,当然这个思考就很可怕了。因为当我们今生的思考只想到今生,没有来生的时候,人死如灯灭,就很容易创造一种思想,就是及时行乐。因为生命没有轨则,生命没有轨则你断恶修善没有意义了。那么这是第二种理论,叫自然外道,生命是自然,自然生,自然消失掉。

佛陀出世以后就开始演说正法了。佛陀提出的正因缘论:佛法的正见就是建立在因缘观。佛陀说,生命是有一定的因缘,这个因缘简单的说,就是生命是有一定的轨则,每一个生命它都遵循了一种正常的轨则在运作。

第一个轨则,就是业果的道理。当我们造了善业,这个善业会招感安乐的果报;当我们造了罪业,这个罪业会招感痛苦的果报。所以我们第一个对佛法的认识,就是相信业果。当然你相信业果,这个业果你就相信有来生了,你就是相信生命是一个没有止尽的水流。这个水流是不断的变化,而这个变化的因缘,是往好的地方变化,或者是往坏的地方变化,它的主要因素就是我们自己的业力。

所以我们刚开始在皈依法宝的时候,是先相信因果的真理。你相信生命有两大力量来支配着你:一个是善业,一个是罪业。我们想要趋吉避凶不是向外追求,你应该要去注意你的行为,要克制你的罪业,尽量让罪业减少,鼓励你自己多积集善业;这是让自己离苦得乐,趋吉避凶的唯一方法。这就是业果的道理。

其他的我们休息十分钟再说明。

最新小说: 武道长生从内丹术开始 从摸尸开始肉身成圣 我的宿敌不可能就这样死掉/滕香 绝夜之旅 开局征服女帝,从神凰之体开始无敌! 万云录 神戟裂空 苍梧劫十世缘 造化图 净土十疑论